正如利玛窦所言:“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后宜信。”(14)利玛窦认为,友谊不能只是表面的,它必须涉及向对方敞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部分:“可以与揭露发予心,始为知己之友也。”
谁受诱惑想凭自己去做到,或像现今社会所流行的,以一种个人主义去面对信仰生活,这会陷入永远不能真正遇到耶稣的危险,或会以跟随一个假的耶稣告终。
天主愿意借此使他的受造物度一种圆满的生活。 同时,圣经又展现了另一个伟大的真理:天主站在无依无靠者一边。这一点在以色列人出离埃及的故事中表现的再清楚不过。
我欣喜地看到,各堂区受不同的启发,兴起不同的神恩团体,诸如祈祷神恩、宣讲神恩,治愈神恩等,这些在堂区的生活中尤为活跃。
(路3:16)受洗是悔罪的表示,耶稣是天主圣子,万万美善的天主,圣洁无瑕,本无受洗的必要,可是,“那时,耶稣由加里肋亚来到约旦河若翰那里,为受他的洗,但若翰想阻止他说:‘我本来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却来就我吗
并且基督借此行动建立了他的奥体圣教会,在教会内天主和人在礼仪中进行交往,天主借着礼仪将他丰富的恩宠赐给人类,而人类也借着礼仪向天主呈上赞颂与感恩之祭。
祂吸引了一切、加以更新、使之参与天主的永恒喜乐。尽管陷入矛盾和磨难之中,但新受造物的未来已在我们的世界中闪耀,并点燃了新生命的希望。教会的使命是让这希望去“感染”全体子民。
母胎是一个令人欣慰和保护的空间,马槽则是新生圣婴的地方,而耶稣更是献给世人“生命之粮”、世界的食粮。基督所诞生的地方白冷,在希伯来文中更有着“面饼之家”的意思!
不会因为人、事的变动而改变;“天主不同人一样,可以受威胁或如人子一样可以受支配”(友8:16)相反地,人世间的一切变化,都在无形中、不自觉地促成的天主旨意的完成。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偷盗”概念可延伸到“非法买卖”、“欺骗”等犯罪层面,如违反,不但背离“上帝造人”之初衷,也让人世间的纯洁之爱、夫妻之爱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