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奉为传教主保的东方宗徒圣方济各·沙勿略,为来中国宣扬基督福音,壮志未酬身先死,病逝在我国南大门上川岛上的悲壮一幕,我想在此重温一下定有裨益,可以让今天的广大青年教友从中分享其悲壮与光荣。
为了适应中国当时佛教流行的社会风俗,他削发穿着僧服,自称僧人,还把自己的住所定名为仙花寺。他为了更有利于传教,利用传授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吸引人们。
然而,在元代和北宋的中国西北边陲,仍有景教流行,如蒙古的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以及新疆的回鹘人等,依然多奉景教。他们的后代在元皇朝时,向内地迁移而有所发展。
这名只懂讲一点广东话的女孩跟天亚社说,在巴拿马市华人社区,给华人举行的中文弥撒,每月举行两次,由一位圣言会的中国神父主持。
马爱德接着告诉我,这四幅水彩画,是上海徐家汇土山湾画院的中国画家们专门为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创作的。自1851年范廷佐神父开始在徐家汇传授西洋技法,土山湾的西洋绘画艺术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当下Covid-19正在意大利及全球肆虐之际,尤其不断传出一些国家领导人和皇室人员也被感染的消息之时,这个画面让经历过该疫情伤害的中国教友和朋友为教宗感到担忧。毕竟教宗八十高龄了!
主教也提醒大家,作为传道员,要了解江西教会甚至整个中国教会的状况,肩负起中国教会福传的使命,发展、建设的责任,不喊空口号,做实际的事,配合堂区神父做好工作。
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中国的广袤乡野,一场历史性的接续奋斗,正在全面推进。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中国的“斋”字,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庄子·人间世》里,记载着一则孔子与他的弟子颜回之间的一段对话。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去年春天适逢中国文化交流处主任叶柏安神父(Fr.EamonnO'Brien,sss)从伦敦来访,当朋友们谈到我的避静设想时,叶铎遂建议我到英国退省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