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人都有许多值得欣赏的东西,比如自己是个好人,有许多善的作为,尤其是自己的善心、好意,这些虽然不被他人理解和接纳,但仍值得欣赏。也只有在欣赏自己的时候,自己的优长才能发挥光芒。
全国舆论研究中心(NationalOpinionReaserchCenter)1996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的美国人赞同“《圣经》是上帝的箴言,必须逐字逐句地去理解”的观点;另有50%的人认为“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信仰者才能逐渐地认识到:这些人通过他们自己因不被倾听和理解所感受的痛苦,使我们得以略略窥见天主的心。
我知道这种情绪对我不利,但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这种状态一直待续到第三天,我的心才略微平静了一些,但我仍不能理解这位姊妹的作法。到了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的主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蔡惠民神父(香港圣神修院神学部主任)圣召培育中要针对:对教会的理解、对社会的认识、对信仰及三愿有正确理解,并认同其价值。
蔡惠民副主教称,这次访问让香港教会对广东的教会团体有立体的理解,「广、汕、深以不同方法回应刻下的牧民处境:广东长期对外开放,具备深厚的底蕴及文化基础;汕头是传统的农村教会,教友互为乡亲,犹如一家人;深圳是一个新城市
到了“梵二”大会之后,由于对梵二精神的偏差理解,几乎所有的人都停止传福音了(因为每个宗教和文化都有善的和圣的因素,圣神有使他们得救的方法)。
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展现艺术的魅力而不触碰禁忌,需要更加细腻的文化理解和艺术敏感度。未来,当我们再次面对类似情境时,或许可以从中汲取教训,让艺术成为沟通而非隔阂的桥梁。
圣体圣事是天主爱人的最入世最容易理解的具体表现。主耶稣通过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吃饭方式来表达祂的爱。圣体圣事也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能成为“天主的宫殿”,成为主耶稣临在的表现。
然而,不同的人群对天主的理解不同。佛教本身没有神,只有修养高深的人;伊斯兰教信仰的神不仅没有清晰的面孔,而且启示神的先知也没有一个可见的面容;犹太教有许多和神来往的经验,但是,他们不能见神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