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会的思维方式是由各自的历史所造成的,为此,教会的大公合一运动则变成了恩宠的事业。而自相矛盾的是,各教会恰恰是基于对同一造物主的信仰才出现了与其她教会不同的观点。
她一直致力于社会正义和公平事业。遇到非正义的事情,她会很恼怒。但为一个修女来讲,生气或恼怒(anger)并不是一个合情理的(legitimate)感受,于是她继续不断地压制着这种感受。
比如,期待自己病体痊愈,期待自己死后入天堂,盼望自己事业顺利,甚至盼望自己财运亨通,等等。当然,这并不排除有的是为了寻心灵平安、灵魂得救。根据各项调查显示,后一种仅为少数。
梵二的《教友传教法令》这样说:事实上,人口的膨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日趋密切,不仅扩大了教友从事传教事业的领域——大部分工作只有教友可以做——,
(玛25:31-3)同时我们也能从默示录中找到暗示,到那时将有一位很威严的牧者:“到最末坚守我事业的人,我必赐给他治理万民的权柄——他将要用铁杖管辖他们,犹如打碎瓦器”。
感恩经第四式232.感恩经第四式内的“圣父,我们颂扬祢,因为祢是伟大的……”(Confitemurtibi,Patersancte),到“使圣神在人间完成祂的事业,圣化一切”(omnemsanctificationemcompleret
(弥尔顿:《失乐园》)史威登堡的通灵事业,是从神试探他、洁净他,使他自身经历深刻的变化开始的。以前他一直沉浸于资源科学和解剖学的观察与研究,当他接受了神的旨意后,他的灵魂开始觉醒。
圣子全心致力于天父的事业的奥迹,就是宣告福音的彻底性,这个要求使人间最亲密的关系,在面对天国的绝对要求时,也受到挑战。玛利亚和若瑟既担心又焦虑,也「不明白」他所说的话(路二50)。
他们凭借圣洗圣事和基督徒入门礼的其它圣事,以及他们当中许多人也领受了的婚配圣事,参与着教会的福传事业,因为「平信徒的基本圣召和使命就是使世俗现况和人类活动得到福音的转化。」
其经验不外乎:1.有赖于一批平信徒教友领导人的无私奉献和轮流负责;2.基基团中的移民教友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事业及职业;3.虽然基基团人数不多,但其活动吸引人,亦为其信仰生活及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