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一个子民具有强烈的神学价值:天主在救恩史上拯救了一个子民。若不隶属一个子民,人就没有十足的身份。没有一人作为孤立的个体而能自救,天主却顾及人在团体中建立相互关系的复合情节,而将我们吸引到祂那里。
一位度献身生活的人承认自己是一个软弱的罪人,这并不否定你被召叫而作出的见证,而是要加强这种见证,这样做对每个人都有益处。因此,我期待你们作出见证。我希望看到度献身生活的人作出特别的见证。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将是多么的可惜、可怜、可悲?我们中国人竟然给中国人传不了福音!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想到这些,会不会觉得有亏欠?白万庆痛惜地说。
在巴黎读神学,1894年9月27日进遣使会,1899年5月27日晋铎。
其实,天主的道能不能深入人心,不在于我们是否能从哲学上证明出天主(事实上很少有外教朋友能静坐下来,听你讲论神学哲学),而在于我们生活中能不能活出基督。
感谢天主,拙文《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的共融合一》自二零一六年八月在香港教区报刊发表后,获得不少读者积极回应,从而激发我向国内外关怀中国教会的有识之士请教,再多作神学探讨。
2004年,昝益谦神学毕业后,被派往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他苦心钻研,刻苦训练,并兼修作曲和指挥,成绩优异。
他在巴黎西郊的国家总神学院:伊西勒布林诺市(IssylesMoulineaux)开始四年的灵修、哲学和神学培训。在漫长的修道生活中,妹妹伯尔纳德一直陪伴着他,更是他奉献生活的同路人。
这既是文学,又是科学,还有神学的智慧!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天随人愿,想啥有啥,这也许是造物主的另一种慈悲!
有时候这种呻吟和长叹肯定是内心里装了星空,装了渺茫的悲壮感;再就是人和人的接触,书里写到的人和人的交织,他们的命运——这种处理不是宗教的范本,也不是按照神学的思维逻辑去进行的,而是一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