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显然还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掌管生命者,于是耶稣对她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吗?
智慧人说,“活着的人自知必死,而死了的人却一无所知。”(训9:5)。死亡灵魂的情形也是这样。亲爱的读者请恕我冒昧地问一句:“你是死的还是活的?”
他活着时对孙子解说这首古诗的含义。他说“心无事”就是人不要再去为功名利禄烦心,心情就可以平静下来。“事”者,各种压力,烦恼、忧虑、悔恨。
最后,这本书给了我全然活着的勇气。史老师在书里有一篇文章,用想象的方式重新设计命运。他设计的一个男主,英俊潇洒,风流倜谠,关键还非常健康,还是体育健儿。他在任何一项体育项目上,都是绝对的赢家。
大诗人臧克家对这样的死亡描述得入木三分,他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信仰中讲的生命指的是“得救”,信仰中的死亡指的是“灵魂的丧失”。
还有句谚语,说我们应该为了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肚子的愚蠢”。这是一个附着于我们的重要需求——比如饮食上的毛病。让我们警惕这一点。
阎:对呀,信了耶稣将来就可以永远快乐地活着。卢:我不信,我同学的奶奶信了一辈子耶稣,前几天也死啦。
现在,这位被很多包头教友称为活着的德肋撒姆姆,圆满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一生,满怀喜悦地回到天父的温暖怀抱。她将永远活在包头和内蒙古教友的心中。
后来,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他五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的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教宗本笃十六世上主日(8月5日)﹐常年期第十八主日﹐在冈道尔夫堡夏宫带领三钟经祈祷活动中强调:信仰耶稣不是一个观念﹐而是与赋予我们生命意义且生活着的「那一位」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