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杨老师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笔者大为感动,称其为当今时代的典范,生活中的活圣人。
你本来身体还很好,还能活好多年,要不是爸爸所蒙受的那个不白沉冤给你精神上带来的无情摧残,你绝不会得那种病的,妈妈!你一定能活到我学成归来。苦命的妈妈啊!你纯朴善良的心,感到迷茫,感到悲伤,感到困惑。
在那不可见的奥迹的众多可见标记之中,其一是祭台;它象征基督活石,为人所摈弃,却成为角石;藉着它,我们才得以心神以真理向生活的天主呈献属神的敬礼(参阅伯前2:4;弗2:20)。
“洁净的器皿”:象征圣洁与纯净,代表信友在领受圣洗之后,以纯洁的心灵归向天主,是天主悦纳的“活的祭献”。第21节:“我要从他们中间选拔司祭和肋未人:这是上主说的。”
它是一种互惠的果实,彼此使对方丰裕,这是因为借着天主的恩宠,我们得以能与他人一起生活,并为他人而活。和平的伦理就是一种友谊和分享的伦理。
这篇论文的主题就是恩宠的生命,讨论在恩宠内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怎样把自己的生命圆满地活出来。通过马丁·路德,使我知道恩宠的生命首先建基于接纳。
牧者修女前面桌上放着一座有七根蜡烛的烛台,一幅小的东方圣像和一个小铜铃。修女摇一下铃,大家就开始唱歌,有钢琴及几种乐器伴奏,节奏都相当轻快、响亮,是他们特有的歌曲,主题即是圣经里的《雅歌》和《圣咏》。
志愿者抬着圣母圣像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约有几千人的朝圣队伍跟在后面,每人手中都持一只点燃的蜡烛,在蜡烛中间,有一造型很美的,淡蓝色碗形的纸围着,避免风吹,边走边念玫瑰经,并放声高唱赞美圣母的歌。
无论大理石像、石膏像,或是油画和圣像,我们所看到的都是那幸福、纯洁,甚至不可能说过一句粗话的圣人,更别说他们可能度过多年污秽和令人不齿的生活了。
教友在家祈祷,自建教堂,并进京向西洋传教士索取瞻礼单,购买经本、圣像及乐器等物。此事被当时署直隶总督英廉查知,在其奏折中云:再查天主一教,久奉饬禁,京中天主堂之人,岂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