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都用耶稣的爱或孔子的仁的准则去塑造各自国家的文化,塑造一种福音或仁爱的文化,人人把他人当成自己来对待,那世界还会有仇恨、战争、掠夺、暴乱和不义吗?
这由耶稣的实际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显示出来:他用一视同仁、爱所有人、让太阳光照善人也光照恶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玛5:45)的博爱精神表现其爱的广度;用以身作则、受苦受难、牺牲自我、拯救万民的行动显示其爱的深度
关于这点,我们只需要稍微想起一年来所发生的紧张局势、暴力事件、战争、不义及种种滥用权势的行为便可以了解。
怒有义与不义之辨,因义而怒,苟不失节,毋庸克也。至于血气之怒,行于家庭则乖,行于朋友则疏,行于国家则危,万不可不忍。五曰贞以克淫。男女人之大欲,不能尽绝。惟纵欲败度,小则致疾,大则杀身,最宜切戒。
但若我们明认我们的罪过,天主既是忠信正义的,必赦免我们的罪过,并洗净我们的各种不义。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犯过罪,我们就是拿他当说谎者,他的话就不在我们内。(若一1:8-1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或是说几句谎话,几句谤语,几句怨言,取少许不义的财物,做少许暗昧的事,与人同处弄一点诡诈,戴一点假面,生活习于一点奢侈,行为倾向一点苟且,这也都是小的裂口,也都能酿成大的祸患。
这个勇敢保护她孩子的教会,就像那位到不义判官面前辩护,最终获取胜利的寡妇一样。我们的慈母教会是勇敢的!她有那位妇人的那股勇气,懂得该保护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带去与基督相遇。
第二个圣经图像是法利塞人向上主祈祷说时的:「天主,我感谢祢,因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路十八11)这是我们时常面对的一种诱惑,即「分离主义的逻辑」。
主说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作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耶稣要求我们为仇人、为不义的人,以及为所有人祈祷。教宗问道:难道我们也为那些在战争中残杀儿童的人祈祷吗?这很难,很离谱。但我们必须学会这样做,好使他们改邪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