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主教在牧函中谈到天主的慈悲在主耶稣基督的身上得到最完美的体现时说:若我们想要了解天主的慈悲,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耶稣基督的生命里去了解,去体悟,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圣经及圣教会活生生的生命传承,去聆听,去默想
蓝线的弯曲展现出德肋撒修女总是俯身祈祷、默想、服务,时时刻刻仰赖天主的仁慈。白色线条上的「我渴」这句话是2千年前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临别赠言,也是1946年9月10日德肋撒修女所领受的「第二次召叫」。
新约中称耶稣为天人之间唯一的中保,为大司祭,特别是致希伯来人书更是这主题的专论,值得我们再三研读、沉思、默想。而所有信仰耶稣的人按圣伯多禄的说法是: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于主的民族。
(格后9:16)我们进堂祈祷、参与弥撒、避静默想是基督徒的责任和功课,但当我们走出圣堂,步入生活,迈向社会时,我们基督徒还负有福传的使命。
它提供已经准备好的简短讲道词,让司铎能够閲读、默想,并抓住主要思想,然後将之宣讲出去。弥撒讲道不是演讲,而是向一个来参加感恩圣祭的团体宣讲天主圣言,让他们藉着神父的口舌聆听天主圣言。
神父又称,在诵念玫瑰经时,一边跟随圣母,一边诵经之余,更默想耶稣一生的道路,并接受和跟随耶稣基督的爱。弥撒后随即举行圣母像出游。
上海教区08年8月26日的《日用神粮》默想内容第二段写道:“难道在今天,我们的教会内就没有‘经师和法利塞人’?
事后,我一直在默想,临终者所以没告解,也许他不懂告解、终傅的重要性,小时所学的经文全忘记,这是脱离教会几十年的恶果。天主给的时间,给的机会,他不理,也不会用,更不会感谢,只好灵魂不清不白地面对天主。
从山腰开始,设有十四处苦路像供教友朝拜、瞻仰、体会、默想主耶稣背负十字架时的苦难。山路盘旋曲折,部分路段异常陡峭,因而,徒步前行确是艰苦,确能体会到吾主耶稣当年背十字架上加尔瓦略山是多么的辛苦、艰难。
2008-7-25星期五晴晚祷默想时想到,在现世角度来看,信仰为什么总与痛苦牺牲相联系,基督降生事件给予了希望,却以现世角度常常予人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