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线上”,讲了一个只是在嘴上充满信德而却不在生活中实行的教友,他遇到一个教外人求救,这个教友不但没有帮忙人家,反而还大发雷霆,最后在一个热心教友的帮助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救助了那个外教人;第四场是“皈依
一个友爱世界的希望并非意识形态教宗请求天主之母玛利亚的帮助,并邀请每个人省察自己,促使皈依的工地成长,将“非人性的事物”转变成对友爱付出的努力。
最后一段,即第四段“透明度、问责制、评估”,邀请我们促进文化的转变和心态的皈依,回到“初期教会的行事方法”,意识到“定期评估肩负责任者的工作,是更好地履行职责、从经验中学习的工具”。
明末的“天学”,既包括基督宗教的神哲学、伦理学,也包括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实用的知识,如天文历算等,因为二者都涉及到“天”:一个是上帝的“天”,一个是自然的“天”,故而称天学。
羊与羊群一直映射天主的选民和最终皈依基督的人。在上面的比喻中,着重表达了那些背离天主圣意,妄用天主圣恩的基督徒,最终重归天主怀抱后的欣喜情景。在结尾的叙述中,耶稣最终说明了比喻的真实用意。
含泪播种,顾名思义,他要被人不可理解,甚至要遭到冷待、鄙视、讽刺、嘲笑、排斥、反感……但既然我们跟随了基督,就义不容辞地负起福传的使命,因为耶稣说得明明白白:你们往普天下去,
见证部分共有十余人分享,他们分别述说自己生命的改变,应验了小磐石读经运动的一句口号把圣经打开,让生命改变,他们找到了真喜乐,寻到了皈依,得到了生命的亮光。
《圣教法典》840条论述道:“新约的圣事由主基督所建立,并托付给教会,因为是基督和教会共同行动,故此是表示信德与坚强信德的记号和方法,藉以敬礼天主,圣化人类,同时引导、加强并彰显教会的共融;因此,圣职人员和信徒
首先也是首要的,必须指出,关于悲伤,教父们作了一个重要的区分:即如下内容:事实上,有一种悲伤是适合基督徒生活的,借着天主的恩宠,这种悲伤可以变为喜乐:显然,这是不能拒绝的,並且是皈依之路的一部分。
如此的爱德与分享,使我们的祈祷、我们的门徒之路和皈依之路,更具备福音的真实性。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心神喜乐平安,因为我们亲手触摸了基督的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