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羊年说羊


2015-02-28 09:58:41 作者:杨二祥 来源:《信德报》2015年2月19日,8期(总第618期)

    万马奔腾向夕阳,群羊昂首迎朝晖。马年即将过去,羊年已经在向我们招手。
    羊伴随人类的时间之久远,与人关系之密切,因其食之者草,产出者奶、肉、毛、皮,加之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喜欢饲养的动物。
    羊可象征安泰。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对“三阳开泰”的另一种解释为:阴历11月冬至日的白昼最短,其后则白昼渐长。古人以为此乃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所以称冬至一阳生,12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因此,旧时常用作新年起始的祝愿之辞。而“羊”与“阳”同音,久之便讹为“三羊开泰”。后人附会出“三只大角羊聚立于一处”之特定造型,成为妇孺皆知的吉亨之象。
    把天主与人的关系类比为牧人与羊群,这是圣经上用得较多的比喻。这与犹太民族的游牧生活息息相关,善牧与亡羊的比喻就是这种典型生活印记中的一个。耶稣说:“我是善牧:善牧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佣工,因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一看见狼来,便弃羊逃跑——狼就抓住羊,把羊赶散了,因为他是佣工,对羊漠不关心。我是善牧,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若10:11-14)他阐述善牧和羊的关系,借以说明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和人之间的关系。
    在耶稣时代,羊群往往是属于全村的财产。但由于大多羊群在百只以上,因此牧放这些羊,一般都需要有三个牧童,不是一个人所能胜任的。再者,当年的巴勒斯坦不但土地贫瘠,而且处处都是高低不平的丘陵,羊群为了寻觅可食的青草,往往整天东奔西窜,因此掉入山谷或被荆棘所困的事情时有发生。牧童对遗失的亡羊有很大的责任心,一旦发现一只羊迷失,其中一位牧童把羊群交给其他牧童看管,自己一个人会不辞千辛万苦,到处去找那只迷途之羊。若一旦找到,必然高兴地背在肩上回家,全村也往往为那只迷途之羊而欢喜庆祝!这种喜悦,若不是出自亲历的牧羊经验,无论如何也造不出如此设身处地的妙语。
    牧人,在《旧约》中的隐喻特指天主,在《新约》中主要隐喻耶稣基督。羊与羊群一直映射天主的选民和最终皈依基督的人。在上面的比喻中,着重表达了那些背离天主圣意,妄用天主圣恩的基督徒,最终重归天主怀抱后的欣喜情景。
    在结尾的叙述中,耶稣最终说明了比喻的真实用意。耶稣说:“他为这一只,比为那九十九只没有迷路的,更觉欢喜。”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解释很让人费解,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一只要比九十九只更重要吗?但紧接着耶稣又说:“同样,使这些小子中的一个丧亡,决不是你们在天之父的意愿。”由此让我们理解一个罪人回头悔改,在天之父将特别欢喜,罪人回头给天父带来的喜乐甚于那些无需悔改的义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言词,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它只是一种当时常用的所谓“对比法”,意在强调天父是如何欢迎罪人回头,但事实则是,天父喜欢罪人悔改,但他也喜欢或更“喜欢”善人继续孜孜行善,光荣天主。
    耶稣用这个比喻,告诉牧人如何爱惜自己的羊群,他也是这样的爱我们。纵然牧人有很多羊,他也决不会丢弃一只。耶稣也不会丢弃一个属于他的人。主耶稣就是好牧人,好牧人认识自己的羊,好牧人为羊舍命。一百只羊,代表教会,代表一个整体。天父的儿女要合一在一起,跟随耶稣,跟随牧者,听从牧人的声音。因此,教会的牧人,也要详细掌握信徒的情况,明确信徒的人数,知道哪个信徒病了,哪个信徒软弱了,哪个信徒长大了。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引导。
    比喻中这只不幸中万幸的“亡羊”就是我们自己的预像。生命中很多时候我们迷失了自己,认不清主次,辨不明轻重。把一切美的归在自己名下,一切的不顺心不如意统统推给别人或者天主。我们多么需要耶稣善牧的寻找、拯救和治疗啊!感谢天主借着种种方式方法寻找我们:教会、圣事、圣经、父母、亲人的爱,我们所经历的事情,自然界的美丽等等,都隐藏着天主对于“我”这个罪人慈声的呼唤和温暖手臂的抚慰!
    天主如同那位浪子的慈父爱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我们不爱他,他还在继续爱着我们。我们都是亡羊,都极其需要他的寻找和拯救!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置若罔闻!或者寻找种种借口和理由推脱。那么聆听这段精彩的经文之后,一定要珍惜天主赐的圣恩,千万不要妄用。有人说基督徒根本没有失望的权利,因为天主的宽恕是无限的,只要你肯悔改,不管你犯了何等大的罪,天主还是伸开双手期待我们的回归!

本文标题:羊年说羊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