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时过境迁,生活在梵二后并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在忠于基督福音的思想且妥当追思亡者的前提下,又该如何正确理解炼灵并善度炼灵月呢?
正好梵二《司铎之培养法令》所指出的:“在大修院中所施于修生的完整教育,应指向一个目标,即按照耶稣基督乃导师、司祭与牧者的标准,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牧人。”
梵二之后,似乎很少听到神父鼓励教友这样做。我自己亦有一种感觉,既然上主是慈父,我们只要肯诚心忏悔,上主无论如何也会宽恕我们的罪过,不必受告解形式拘囿。我这样想对吗?教会又要求我们最好多久办一次告解?
比如已有学者建议,下一次会议是否可能围绕中梵关系逐步调整后的中国天主教,着重分析其身份认同、内外关系、政教分殊、社会服务、文化对话及其在国际新秩序中的独特处境,凸显其中的张力和关键。
而继续的道路则是梵二大公会议中建议的、从保禄六世的《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到教宗方济各的《福音的喜乐》各个时代宣讲福音的教宗训导中所阐述的。
梵二后,教会颁布了《成人入教礼典》,恢复了初期教会这个好做法:要求一个成年人从开始学习道理至领洗之间,要经过大约一年的准备,须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慕道前期:信仰与皈依的初步。
1879年美籍犹太人施约瑟在梵王渡(注:今上海万航渡路)创办了上海圣约翰书院,1896年改组成为沪上唯一高等学府。1903年,震旦大学由毁家兴学的著名教育家、爱国神父马相伯先生创建。
EWTN首播与中梵去年九月签订的临时协议有关连吗?事实上完全没有关连的,只是上智安排令事件看似有关连。我们早在去年(2018年)年初已磋商如何将EWTN带到澳门,并一切按着祂的旨意。
梵二后为推动礼仪(译名)本地化(暨中国化),地方教会将其译为【安德】。安德是主选召的十二位使徒(宗徒)之一,其庆日在每年的11月30日。其故事请阅读当日的《日课》简介。
1970年,梵二礼仪革新又将碧岳十一世的弥撒经文加以改编,如同主日一样有三套圣经选读,分别在甲乙丙三年轮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