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特稿:该如何正确理解“炼灵”并善度“炼灵月”?


2013-11-04 10:39:22 作者:甘保禄 来源:信德网

  每年的11月份是教会礼仪年规定的“炼灵月”,一个标志性的纪念活动就是11月2日的“追思已亡”瞻礼。慎终追远、为亡者献祭祈祷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更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教导。正因为如此,夏景神父以《追思已亡乃教会圣训,祭奠先祖谓华夏传统》为题而分析描写上述传统和教导实为绝好的题材,而且对二者的异同也给予了有理有据的论述(原文见信德网),值得学习和赞扬。然而,笔者在此略感不安甚至不能苟同的则是夏神父对“炼灵”和“救助炼灵”的观点与看法。
    在阐述教会关于追思已亡的教导时,他这样写说:“‘可怜我吧,尤其是你们,我的朋友们,可怜我吧!因为上主的手重重的压在我的身上。’这是可怜的炼灵向世上的朋友们的悲切哀求。天主上智的安排,把救助炼灵的方法交给我们,渴望我们救助炼灵。遇人溺水,当伸援手。拯救炼灵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每个天主教徒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世人的饥饿、口渴、痛苦,总不能与炼灵忍受的恐怖、折磨相提并论,何况在向我们求助的炼灵,可能有我们的父母和亲友呢!”
    在结语部分,夏神父又写道:“
我们中国的传统要求对老人尽孝道,上坟祭祀老人,而教会给我们最好的尽孝方法,就是为他们得大赦做祈祷,奉献弥撒。在炼灵月里,特别是11月1-8日,教会给我们特殊的恩典,在圣堂、家中、墓地为炼狱灵魂祈祷,每天都能得到一个全大赦。但必须符合得大赦的条件……如果天主允许的话,你把得到的一个全大赦献给你的亲友,无论他有多大的罪,都能马上脱离炼狱的痛苦,得以升天堂,这是教会的特恩。”
    毋庸置疑,上述夏神父关于“炼灵”和“救助炼灵”的观点与看法并非其本人的独断臆测,而是教会历史中曾经作为信条加以教导的神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导致十六世纪马丁
·路德与天主教会分道扬镳的原因之一:反对通过购买“赎罪券”来“拯救在炼狱中受烈火折磨的亲人的灵魂”这种错误教导和行为!然而,时过境迁,生活在“梵二”并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在忠于基督福音的思想且妥当追思亡者的前提下,又该如何正确理解“炼灵”并善度“炼灵月”呢?
    毫无疑问,不论是在夏神父的文章中,还是在当今教会的官方教导中,都不可能再出现拿“赎罪券”来拯救“炼灵”的错谬思想,然而,将“炼狱”想象并描述为一个“因犯罪而不得不按照罪过的轻重大小来接受天主惩罚的地方
却仍然是颇为浓重的神学观念。鉴于此,正如在夏神父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我们仍在世上的人们为“炼灵”祈祷、奉献弥撒、做补赎就成了让他们得大赦、早升天堂的“捷径”,更是做子女的“孝道”。为“炼灵”祈祷、奉献弥撒、做补赎等善举无可厚非,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尽孝道也值得嘉许,但问题的关键仍然是: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炼灵”并善度“炼灵月”?
    我在《
炼狱、地狱之我思》的这篇博文中,曾就因同样问题而向我发问的朋友这样介绍了加拿大神学家罗海荣(Ronald Rolheiser)神父对天堂、炼狱、地狱的观点与看法:

    就像我们在母胎中时,虽然不知道母胎外是什么样子,但我们最终还是出生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可是,如果没有好的母胎环境,我们可能生下来会是个残废。同样,现在我们在世界这个大母胎中,虽然不晓得死后的那个世界是怎么个样子,但每个人最后还得被生到那个世界上。如果我们现在在这个母胎中没有用爱来呵护,自己也没善用这样的爱,更没有学会以爱为思言行为的准则,将来生到那个神奇的世界上后,也许会是个爱的残废。但,就像富有爱心的父母不会把自己残废的孩子抛弃不管,无限仁慈的天主也不会把灵魂残废了的人抛弃,而是用祂的大爱来继续治疗、拯救,直到他/她学会并接受了爱为止。


    我认为罗海荣神父的这一比喻极具生命智慧和福音光辉,他不但巧妙地将此生和来世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出来,而且把天主无条件的大爱和“炼灵”的痛苦不相矛盾地结合在了一起。原因就在于:虽然无限慈爱的天主绝不愿意看到哪个人灵魂残废,但人在世界这个母胎中所处的环境、所做的选择却有可能使他/她变得残废,而且残废的程度和因此而带来的痛苦是成正比的可是,就像一个孩子的残废程度本身就已经给/带来了诸多的痛苦,充满爱心的爸爸妈妈除了更多的关爱外,决不会责怪和折磨/同样,天主除了给“残废的灵魂”给予更多的慈爱和关怀外,也不会刻意去惩罚哪一个,反而会像慈爱的爸爸妈妈那样,总是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让灵魂的残废尽快好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被生到另一个世界”的“有残疾的灵魂”,
/她不得不经历治愈和康复的痛苦,这就是其所谓的“炼狱”。在此期间,天主就像一个巴不得/她早日获得治愈和康复的治疗师,而不是看着患者受苦才觉得你罪有应得”的判官。而作为仍在此尘世的我们,就应该像关心他们的亲人朋友那样,不但为他们的治愈和康复过程感谢这位耐心而又慈爱的治疗师,而且用各种方式支持鼓励他们,更重要的则是提醒自己,如果我在此“大母胎”中未能以“爱”为成长的环境和生命的营养,等待我的也可能是漫长的治疗过程。与其到时候忍受治疗的痛苦,还不如现在注意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和休息,以免给自己留下不幸的后遗症!而夏神父在阐述“炼灵月”对天主教教友的意义时,所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总而言之,我们今天再不能把“炼狱”想象和解释为“进入”到一个有时间和空间感的“牢狱”中受苦来补赎我们罪过的地方和过程。换言之,我们不应再用“进、出牢狱的模式来思考,而应用“造就”和“转化”的过程来看待此问题:不是我们死后天主才论功行赏或论罪处罚,而是我们的思想行为在此时此刻就已经要么“造就”了牢狱般的生活,要么把牢狱“转化”为天堂般的境界,而在此过程中,天主的爱一直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和力量。我想这才是基督信仰所谓的“福音”!

本文标题:特稿:该如何正确理解“炼灵”并善度“炼灵月”?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