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主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传教心火大,胆子也大,他内心相当坚强,心地善良、慈善。他像老爷爷那样慈祥地对我们。我的圣召就深受他的影响。当时,我立志去修道,自己暗下决心要做一位像他那样的神父。”
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参阅:路十25~37)并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它在今日也挑战我们每一个人,将责任委托别人不难;惟请别人行爱德而捐款是慷慨大方的举动;但每个基督徒的召叫,就必须要他亲自投身其中。
所有的人都看清,德兰不是做秀而且是全心地,一辈子地为社会底层人服务,她做的工作早已超过了一般人的慈善,不仅让饥饿的人有饭吃而是创造一个理念,穷人也有尊严,即使贫穷至死,也要求尊严地死。
秀崇大姐为圣召基金会收取捐款,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见她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有时候我就劝她休息一段时间再说,她却坚持继续服务。
9月1日慈善法要实施了,对于教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契机,“信德”可以找一些慈善的专家、法律的专家,做一些探讨,写一些文章,对各教区慈善这一块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只有在真实的信仰生活实践中,我们才能象圣詠作者一样欢呼:请你们体验并观看,上主是何等的温良与慈善,投奔他的人必获真福永欢(咏34:9)。坚忍就是信德的具体表现。
他们的传教活动是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入侵相联系的,这便使天主教和基督教一度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在鸦片战争后长达百年的中华民族苦难史中主要扮演了丑恶的或负面的角色;有些学者则主要致力于研究天主教和基督教传教士为中国近代社会的教育体制、医疗卫生、慈善公益和新闻出版等所做出的大量积极奉献
有一次,她被邀请出席一个慈善舞会,此刻她身上这种神奇的力量再次体现出来。情绪很慌乱的索菲亚,婉言拒绝了出席这次活动,因为她预感到舞会活动上将有火灾发生。
天主教教义中认为,通过施舍与慈善行善,人在积攒“天上的宝藏”,这与《加略山之圣若望》的神秘神学观也契合。第34节「因为你们的宝藏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哪里。」灵修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灵修格言。
它通过“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颠覆当时犹太社会的宗教与族群界限,指出:永生的道路不是单靠知识或法律,而是实际行动中的爱德;“近人”不是身份上的标签,而是我们主动愿意怜悯与服务的对象;耶稣本人就是那位撒玛黎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