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道,在《福音》中,尤其在玛窦和路加的记述中,大圣若瑟是救恩史开启时的一个重要人物。
四部福音都没提到任何石柱,但是三部福音一致明确记载,基督受了鞭刑(参阅:谷十五15;玛廿七26;若十九1),而圣史路加则是泛泛地提到惩罚(参阅:路廿三22)。
圣史马尔谷和路加称他是一位显贵的议员。而圣史若望告诉我们,他暗地里做了耶稣的门徒。尽管四位圣史对他的记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道,是他从当时罗马总督比拉多那里求得、并埋葬了耶稣的圣尸。
圣史路加有意强调圣神在圣母领报时降临在玛利亚身上和圣神在五旬节降临在门徒身上之间的关联,在两种情况下都使用了一些相同的表述。
在他福音的开始,路加就展示了天主圣言转化力的效果,它不仅影响到圣殿,也影响到一位年轻女子玛利亚的贫穷住所,她与若瑟订了婚,但仍与她的家人住在一起。
两位圣史的不同之处在于,路加是通过玛利亚的视角来叙述这些事件的,而马窦则是通过若瑟的视角来叙述这些事件的,并坚持这种前所未有的父子关系。
圣史路加沉思我们称之为“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行为,但在经文中他就是单纯的一个人:一个撒玛黎雅人走近,因为如果你想帮助某人,你就不要想着保持距离,你必须参与其中,弄脏自己,也许被传染;他用油和酒清洗伤口后包扎伤口
就如玛窦、马尔谷、路加、若望等福音作者一样,教会新闻人士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描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圣神是如何地在这世上进行祂的圣工。
事实上,玛利亚•玛大肋纳和伯达尼的玛利亚不但不是同一个人,而且,无论前者玛利亚•玛大肋纳,还是后者伯达尼的玛利亚也都不是圣史路加笔下的那位在某城一位法利赛人家中为主敷抹香液的“罪妇”(七章36节至50节
在路加的描述中当伯多禄在第三次否认主时,鸡便叫了,主转过身来,看了看伯多禄……(路22:60-61a),在这幕非常感人的情境,我们应融合於情境内去体验主的眼神——一个充满爱,宽恕和怜悯的眼神——主耶稣并没有抱怨伯多禄的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