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大瞻礼刚过,神父听了很长时间的告解,平安夜前夕弥撒结束后继续听告解,子时弥撒又帮本堂神父送圣体,第二天又做天明弥撒,我关切地问:您没事儿吧?身体还好吧?他笑着说:没事儿,放心吧,我好着呢!
老人家问附近有没有饭馆,看来他是想要出去吃饭,却被宋修女挽留了。对来到教堂的教友照顾,才彰显出来度奉献生活者的意义。前段时间,当我们晚上回到教堂时,发现有个妇女来到教堂寻找安身之处。
难怪耶稣告诉我们,到世界末日他二次来临时,并不问我们念了多少经,却问我们给他吃了没有,给他喝了没有,给他穿了没有,他坐监我们去探望他没有。因为这就是爱德,是全部信仰生活的集中体现。
但我有时候问自己,我们是否以同样的严肃态度对待他们的未来,对待孩子们和青年人的未来?我们应该常常省思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对於我们在生育子女时向他们作出的许诺,我们保持着多大的忠诚度?
一位新教友迎面看见神父走过来,满面春风地走上前去和神父握手请安,临分手时说了一句:神父,我见您机会不多,每次都忘了问您有几个孩子?
比如全村谁家孩子的生日和属相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好多记性差的人,经常到我家问母亲她家小孩的生日、属相,甚至还有人问自己老人的忌日。母亲经常给村里刚出生的孩子们代洗,给坚振的当代母。
我现在激动地问一句,我们的老教友们,我们这一生劝说了几个教友?
文告的主题取自马尔谷福音第10章17节,富贵少年问耶稣的那句话:“善师,为承受永生,我该作什么?”今年的世青日将于3月28日圣枝主日举行,在各教区范围内庆祝。
这个问题应该问教宗。我是在亚洲青年节期间认识他的,当时我陪同300名韩国年轻人参加活动。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对"可怜的拉匝禄"印象深刻。那么,让我们来想象一下。
她问:“守大斋要不要守小斋?”我说:“那当然要守,现在经济发达了,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吃得好穿得也讲究了,一天不吃肉便认为营养不够,不过动物性食物吃多了可会血脂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