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 3:12-17弟兄姊妹们:你们该如天主所拣选的,所爱的圣者,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如果有人对某人有什么怨恨的事,要彼此担待,互相宽恕;就如主怎样宽恕了你们,
正是最谦卑和最贫穷的人,迎接了降生成人的天主。牧羊人回应了那为会晤我们而成为婴孩耶稣的天主;满怀爱慕、感恩和敬畏之情,动身前去会晤他。
「作他的侍者」:先知之路并非一开始就高位,而是从谦卑学习与服事开始。灵修意义:彻底放下,是回应召叫的标志。没有后路,只有信德的前行。圣召的开始往往是隐密、默默无闻的侍奉生活,这是为日后承担大任作准备。
我们应常怀谦卑之心,将一切荣耀归于天主(格前10:31)。(5)“亚巴郎就把所得的战利品,拿出十分之一来,给了默基瑟德。”什一奉献(Tithe):这是*圣经中首次出现“十分之一奉献”的概念。
生命是一种窘迫,基督信仰却是奈何之道。因此,一种来自存有深处的决定,在各个时代,这种决定都要求人通过意志上的努力而做一个完全的转变。
(若14:6)这使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圣史若望论述耶稣是生命之道是前后呼应的。(参阅默3:7-8) 救恩之门的概念在圣咏第118首20节:正义之门就是上主之门,唯独义人才能进入此门。
此言虽然反映了为君之道,但同时也说明了水本身的能动力量。由此我也想到了教会与世界的关系,神职人员与平信徒的关系等,不也正如同人与水的关系吗?
可是,做人的根本和成功之道,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进行总结,取其精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古人将生死比喻为昼夜,说:“昼夜者,死生之道也。昼必有夜,生必有死。”生与死是古往今来的人绕不过的命题。死,就是灵魂由此世界迁居彼世界。
,另陆还有言赞曰“博婓培德,承先人遗传,生性刚直好义,守职不苟,坚毅卓绝,对于人生,眼光高,声气平,艰难磨折,从没有使她胆怯心寒,贫苦不能夺她的气,富贵不能骄她的心,培德生活俭朴,天真坦率,一心契合基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