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没有亲人,只有一个老仆人“应门出入传语”。他又听说徐光启勤奋好学,老而弥笃。冬天不烤火炉,夏天不用扇子。分秒必争,专心致志做学问。每天工作到半夜,方肯罢休。
当他得知北京福利院的老人们需要帮助时,李春平当即通过北京市慈善协会向福利院的老人们捐款200万元。李春平是个重感情的人。
上中学时,一年的复活节,一位老修女给我代了洗,圣名若瑟。至今仍记得圣水流到嘴里的咸味,但不知为何,从她们对待五伤圣水的态度,让我有一种不明觉厉的肃然起敬。就这样正式成为了天主的孩子。
这是一个做人需谦虚的老话题,耶稣在这里不是给我们讲社交礼仪,而是要表达更深的含义。耶稣透过比喻宣布了天国的原则: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
他也有时候会回老家、或去省城看望亲戚,带去粉条、粉面、油料、鸡蛋,带回衣物、糖果和让人憧憬的友情喜事;他对患难中的亲戚惦念不忘,嘱托舅舅们常去探望,即使年迈之际,还要年少的我骑自行车载他远赴山区,看望他卧病在床的远房老哥哥
在郑家沟村,笔者采访了热心教友陈月爱一家,她说他们村原来没有教友,自从儿媳张爱香(老教友)嫁来后,20多年来,他们村已有了15位教友。苟家沟和高庙,原来也是空白村。
1982年,王占璞神父和三位老妹妹重返教堂。宗教政策落实以后,恢复了安国德来小妹妹会。1987年,修会迎来了第一批新生,她们来自安国和邢台。1990年宝琳妹回到安国,继续担任修会家长职务。
诸如陕西渭南72岁高龄的常惠巧老人,从1997年开始福传,前后13年时间,已和她的六个老姐妹利用“爱心行动”和“羊生羊”“滚雪球”的“战略部署”,在原本没有教友的渭南市区发展了400多位新教友,盖了两座圣堂
几位老人中,有一位是陈神父的父亲。据陈神父说这是第一次给自己的父亲行洗足礼。更是第一次选择在礼仪中给父亲行此礼。
第一站我们到了南张安老院。南张安老院里居住着教会的贞女,许多是八十高龄的老人。我们在给他们献上鲜花后,就和他们一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