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的“寒碜”让我吃惊,别说和我家乡巍峨华丽、气势庄严的哥特式大教堂相比,就说我刚刚走过的5个堂口,也都比这里强得多。从一个矮小的旧式门洞进去,是一个旧式的农家小院,正面的3间瓦房就是教堂。
新圣堂奉为耶稣圣心堂,长28米,宽12.5米,钟楼高33米,为欧洲哥特式教堂风格,附属的综合楼教友活动中心共300平米,与圣堂主体风格一致。
旅游汽车载着我们经过古老的市区,眼前掠过的大大小小的教堂有罗马式,有哥特式,有巴洛克式等等,组成了这个国家奇特的风景线。
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代表为延安甘谷驿天主教堂。1931年西班牙传教士在延长(今延安)甘谷驿境内雇用当地300位工人动工修建,3年后竣工。
教堂将哥特式和布依族建筑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利用本地大量的石材建筑而成。目前该地区有教友1000多人,以布依族为主。教友主要聚居在王三寨、殷家庄、偏坡、翁寨。
课堂上书本中,听到看到的都是天主教会文化完全来自西方,教堂自然是罗马式、哥特式;弥撒礼仪音乐、伴奏都是额我略调及风琴、钢琴;堂内装饰则是彩绘玻璃及高鼻蓝眼的形象。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位于法国巴黎西堤岛,矗立在塞纳河畔,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天主教教堂。在教堂中有诸多艺术珍品,其中玫瑰花窗更是举世闻名。
就知识层次而言,京城理所当然是全国科技文化的排头兵,同样在北京,哥特式的教堂也不罕见,大学生出入教堂也不再是新闻。比如东城的某一教堂,每逢星期日,海淀区某重点大学的7名学生都风雨无阻地来这里望弥撒。
这座宏伟壮观的哥特式山顶教堂呈现在省内外教友和广大教外旅游者的面前,必将为弘扬基督文化作出见证。
他仿照河北教堂的样子,用卡通纸精心地制做了两个哥特式教堂的模型,教区李镜峰主教选定了一个模型后,教友们就按这个“设计”施工。地基挖好后,他从基建科扛来水准仪操平,还常在下班后赶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