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对于善恶抉择的阐明我国著名的孟子曾讲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并用孺子将入井的故事加以阐明:当一个小孩爬向井口的时候,不论什么人看见了,都会为小孩捏把汗,都会情不自禁地跑过去把这个小孩从井口抱开。
圣神的恩赐不可能反对同一圣神在整个教会内所启示的信仰,正如圣若望所写的:“你们凭此可认出天主的神:凡明认耶稣为默西亚,且在肉身内降世的神,便是出于天主;凡否认耶稣的神,就不是出于天主”(若一4:2)。
我为此而生,我也为此而来到世界上,为给真理作证:凡属于真理的,必听从我的声音”(若18:33-37)。耶稣基督是“真理的君王”,祂是真理的标准、祂揭示万有的真理、祂就是真理。
主耶稣告诉我们:“凡你们对我的最小兄弟(姊妹)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3、我今天应该做什么?主耶稣提醒我们:“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
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路18:13-14)今天弥撒答唱咏是达味的忏悔诗:我青春的罪愆和过犯,求你不要追念;上主,求你纪念我,照你的仁慈和良善。
凡听见的也要说:你来罢!凡口渴的,请来罢!凡愿意的,都可以白白领取生命的水(默22:17)。
耶稣的最后七言像一把把利刃,句句直入肺腑,令人不能无动于衷!1.赦免的话: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2.救赎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从贝尔格里奥於1976年收纳我入耶稣会作初学生时,我就认识他。他亲自指导我如何在神操中陪伴他人。
从贝尔格里奥於1976年收纳我入耶稣会作初学生时,我就认识他。他亲自指导我如何在神操中陪伴他人。
读书到初三下学期的时候,我志愿修道,父亲反对,要我考高中,而自己决心非常大,一心向往,这样就在和父亲的争执与对修道的向往中,精力偏离了学业,最后高中没考上,修院也没去成(当时不满18岁也不能入修院),就连复读初三的入学考试都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