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去完成我们的福传使命
2006-01-27 11:25:49 作者:陆月央 来源:信德报(第254期)
我们宁波教区的虾峙岛上,虽只有26000多人口,但岛上却有大小五座天主堂。近年来在天主圣神的引导下,众教友学圣经、传福音、献爱心,使教会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学习圣经 传播福音
自从1992年教区号召学习圣经活动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各堂口在本堂神父的带领下,重新调整了方案。按各自然村为主,组织了圣经小组,每星期学习一次,学习内容是主日圣经。有的堂口这几年中,在每年的5、6、10月份里每天上午两个小时,到堂里祈祷,并学习每日的圣经。在为病人做九日敬礼的时候也学每日的圣经,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很多教友每天都会自觉地看圣经,对圣经的理解提高了很多,教友的信德也得以提高,福传意识也加强了。改变了以前只有老教友出去念念经的传教现象,现在一批年青的教友都能自觉地带头奔向各个传教场合传福音、作见证,成了教会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几年前,镇政府为方便群众,在人口众多的三岔路口建了一个厕所。因为没有好的管理人员,却引来了麻烦,时间一长,这个厕所又脏又臭、粪水遍地、苍蝇成群,方便的地方成了不方便。教友周善美看在眼里,就默默地承担起了义务清洁工。教外人看了都夸赞:“天主教友了不起。”我们的教友用实际行动为天主作了爱的见证。
近年来通过教区多次福传大会的推动,各堂口对学圣经更加重视,首先是抓骨干队伍,以堂管组成员为主,与各圣经小组长一起,每星期学习一次、讨论主日圣经,对圣经中不懂的地方,相互提问相互交流,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教友学习。其次是唤醒那些冷淡的教友来参加学圣经,经过多次不断的提醒,现在这些教友不但能自觉地参与,还能放弃家务学圣经,并能自学圣经,且在生活中善用圣经。
二、奉献爱心 付诸行动
虾峙对岸堂口是全岛教会发展的发源地,那里的教友虽不是很多,但他们传福音的精神却使人惊叹。在一个偏远的村庄,有位教友由于工作的原因,从来没到教堂露过面。他的妻子有精神病,唯一的儿子又是浪荡子。那年他自己得了胃癌,从医院回来已经生命垂危,教友闻讯赶到他家,为他祈祷并轮流日夜守护。他时而呕吐,吐得床上、地上都是血,教友们不停地为他擦洗。因为房子只有十来平米,病人的血腥臭阵阵扑鼻而来,使人喘不过气来,教友们只好轮流进出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大家陪了他好几天直到临终,并主动为他料理后事。出丧那天,除他唯一的儿子外,没有一个亲人为他送丧,是那里的教友和大南岙的鼓队把他送至墓地。事后,教友们又主动帮他家打扫卫生,亡者的弟弟从外岛赶来,见此情景就跪倒在教友们面前,哭着说:“世上还有你们这么好的人,你们不是亲人却胜过我这个亲人,兄弟无法用言语来感谢你们。”
从那以后,这个村子的群众对我们教会刮目相看。他们说:“以前我们总以为进教的人都是些残废的、贫穷的、年老的,想不到他们个个都那么年轻、能干,那么有爱心,世上还有这么好的教会。"就这样,这个只有两户半教友的村子,现在已发展到40余位教友。
虾峙栅棚堂口有一位外地来的单身汉以做小工为生,在此居住了几十年。他七十岁的那年生了重病,堂口的教友主动去服侍他,送茶送饭,洗衣洗被等。在教友们的悉心照料下,病情有了好转。可他一不小心又摔伤了脚,教友们二话没说,又轮流当起了他的护理员。每天换药、包扎,两个多月后伤势有了好转,可他却精神精神恍惚,教友们担心他会去世,想为他准备后事。但他在本地没有一个亲人,坟地、装裹等都由教友们包下了。那天夜里他去世了,教友们把他送到了墓地,体面地将他掩埋了。一个没有亲人的孤老头,却有上百人为他送葬。每位教友手里捧着三、四块红砖,为他做好了坟墓。沿路围观的群众无不赞叹,刚送完丧就有一位邻村的男子来找堂管组长,要求入教。真是爱心触人心,沿途拾亡羊。
虾峙镇的敬老院,离大南岙堂口较近。虽然只有7位老人居住,但那里的教友不放弃传福音的机会。经常有人自觉地去探望老人们,帮他们打扫卫生,洗衣服等。每到老人节、中秋节和春节就带上水果糕饼去看望,天长日久感动了老人们,有三位先后进了教。
有一次,有一位老人生病了,教友们自己出钱为他看病,输液,日夜轮流守护他。一位教友在看护他时,身上溅上了老人拉的粪便,我们的教友连眉头也没皱一下。这件事感动了当地的医生,医院免去了病人除药费外的一切费用。
虾峙岛是全市的渔业重镇,男人都以捕鱼为生。每年都有渔民因各种原因造成海难事故,不管是教友、还是教外人,我们全岛教友都会自觉捐款救助。据统计,近十年来为伤、残、病、亡者捐款40多万(不包括油、米、衣服等)。全岛五座教堂的教友所做的爱心事例,真是说不完,写不尽。
因着大家积极传播福音,无私奉献爱心,使天主教会的根牢牢地扎在了这个海岛上,很多的教外人纷纷归向教会,教友已从1992年的4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人。
一、学习圣经 传播福音
自从1992年教区号召学习圣经活动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各堂口在本堂神父的带领下,重新调整了方案。按各自然村为主,组织了圣经小组,每星期学习一次,学习内容是主日圣经。有的堂口这几年中,在每年的5、6、10月份里每天上午两个小时,到堂里祈祷,并学习每日的圣经。在为病人做九日敬礼的时候也学每日的圣经,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很多教友每天都会自觉地看圣经,对圣经的理解提高了很多,教友的信德也得以提高,福传意识也加强了。改变了以前只有老教友出去念念经的传教现象,现在一批年青的教友都能自觉地带头奔向各个传教场合传福音、作见证,成了教会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几年前,镇政府为方便群众,在人口众多的三岔路口建了一个厕所。因为没有好的管理人员,却引来了麻烦,时间一长,这个厕所又脏又臭、粪水遍地、苍蝇成群,方便的地方成了不方便。教友周善美看在眼里,就默默地承担起了义务清洁工。教外人看了都夸赞:“天主教友了不起。”我们的教友用实际行动为天主作了爱的见证。
近年来通过教区多次福传大会的推动,各堂口对学圣经更加重视,首先是抓骨干队伍,以堂管组成员为主,与各圣经小组长一起,每星期学习一次、讨论主日圣经,对圣经中不懂的地方,相互提问相互交流,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教友学习。其次是唤醒那些冷淡的教友来参加学圣经,经过多次不断的提醒,现在这些教友不但能自觉地参与,还能放弃家务学圣经,并能自学圣经,且在生活中善用圣经。
二、奉献爱心 付诸行动
虾峙对岸堂口是全岛教会发展的发源地,那里的教友虽不是很多,但他们传福音的精神却使人惊叹。在一个偏远的村庄,有位教友由于工作的原因,从来没到教堂露过面。他的妻子有精神病,唯一的儿子又是浪荡子。那年他自己得了胃癌,从医院回来已经生命垂危,教友闻讯赶到他家,为他祈祷并轮流日夜守护。他时而呕吐,吐得床上、地上都是血,教友们不停地为他擦洗。因为房子只有十来平米,病人的血腥臭阵阵扑鼻而来,使人喘不过气来,教友们只好轮流进出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大家陪了他好几天直到临终,并主动为他料理后事。出丧那天,除他唯一的儿子外,没有一个亲人为他送丧,是那里的教友和大南岙的鼓队把他送至墓地。事后,教友们又主动帮他家打扫卫生,亡者的弟弟从外岛赶来,见此情景就跪倒在教友们面前,哭着说:“世上还有你们这么好的人,你们不是亲人却胜过我这个亲人,兄弟无法用言语来感谢你们。”
从那以后,这个村子的群众对我们教会刮目相看。他们说:“以前我们总以为进教的人都是些残废的、贫穷的、年老的,想不到他们个个都那么年轻、能干,那么有爱心,世上还有这么好的教会。"就这样,这个只有两户半教友的村子,现在已发展到40余位教友。
虾峙栅棚堂口有一位外地来的单身汉以做小工为生,在此居住了几十年。他七十岁的那年生了重病,堂口的教友主动去服侍他,送茶送饭,洗衣洗被等。在教友们的悉心照料下,病情有了好转。可他一不小心又摔伤了脚,教友们二话没说,又轮流当起了他的护理员。每天换药、包扎,两个多月后伤势有了好转,可他却精神精神恍惚,教友们担心他会去世,想为他准备后事。但他在本地没有一个亲人,坟地、装裹等都由教友们包下了。那天夜里他去世了,教友们把他送到了墓地,体面地将他掩埋了。一个没有亲人的孤老头,却有上百人为他送葬。每位教友手里捧着三、四块红砖,为他做好了坟墓。沿路围观的群众无不赞叹,刚送完丧就有一位邻村的男子来找堂管组长,要求入教。真是爱心触人心,沿途拾亡羊。
虾峙镇的敬老院,离大南岙堂口较近。虽然只有7位老人居住,但那里的教友不放弃传福音的机会。经常有人自觉地去探望老人们,帮他们打扫卫生,洗衣服等。每到老人节、中秋节和春节就带上水果糕饼去看望,天长日久感动了老人们,有三位先后进了教。
有一次,有一位老人生病了,教友们自己出钱为他看病,输液,日夜轮流守护他。一位教友在看护他时,身上溅上了老人拉的粪便,我们的教友连眉头也没皱一下。这件事感动了当地的医生,医院免去了病人除药费外的一切费用。
虾峙岛是全市的渔业重镇,男人都以捕鱼为生。每年都有渔民因各种原因造成海难事故,不管是教友、还是教外人,我们全岛教友都会自觉捐款救助。据统计,近十年来为伤、残、病、亡者捐款40多万(不包括油、米、衣服等)。全岛五座教堂的教友所做的爱心事例,真是说不完,写不尽。
因着大家积极传播福音,无私奉献爱心,使天主教会的根牢牢地扎在了这个海岛上,很多的教外人纷纷归向教会,教友已从1992年的4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