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1308)在实际的牧灵工作中,究竟在哪个年龄段领这件圣事比较合适,台湾的礼仪牧灵专家宋之钧神父提出一个适合我国情况的见议:他说我们中国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在祖庙中要举行隆重的“冠礼”,给他戴上成年人的礼帽
在“降生的视野”中,无论我们出生在哪个家庭、生活在哪种社会环境中,我们自己都会意识到自己的使命,珍惜每一个机遇,学习善待身边的人和天主的受造物。
历史上哪个伟人不会欣赏自己,教会中的圣人哪一个不是生活在感恩中,所以,欣赏自己是成功的基础,也是成圣的条件。
陈副主教留意到,「不少从国内来港工作或旅游的教友前往香港的圣堂参与弥撒,我们可以主动跟他们打招呼,欢迎他们,了解他们是来自哪个教区。我们北上的时候,也可以前往他们原属的堂区予以探望。」
在“降生的视野”中,无论我们出生在哪个家庭、生活在哪种社会环境中,我们自己都会意识到自己的使命,珍惜每一个机遇,学习善待身边的人和天主的受造物。
各位手中拿到的2013年12月5日第561期的《信德周报》上有杨老师感人的事迹报道。
妈妈研究不了教会理论,她对礼仪、行为这些外在的表现特别上心,领圣灰回来,她会贴着我额头,把圣灰与我“分享”;久旱时候,她会把枯圣枝拿到院里烧了,再念求雨经;有个头疼脑热的,她就划个十字、喝口圣水;她的信仰
又连续治疗多日,虽然病情减轻了一些,最终也未能治好,可是全家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货车、拖拉机(得病前我是经营批发鸡蛋生意的)都变卖了,最困难的时候连给孩子买冰棍的钱都没有。
母亲还是个纺线能手,她纺的棉线,到集市上不但人们都抢着买,还能卖个好价钱。母亲为我们兄弟几个操碎了心。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来买不花钱,不索值的酒和奶吃。(依55:1)天主的圣言是无价的,每个人都可以知道,每人都值得拥有。《圣经》是用文字传递得救的讯息,天父愿每一个人都能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