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具有无尽的渴望去展现怜悯之情」。或许我们忘记已久:如何展现和活出慈悲。一方面,我们被诱惑,只注重公义,却忘记公义只是必须又不可或缺的起步。但是,教会仍需更进一步,追求更崇高和更重要的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种子虽然在缓慢生长,而我们对梵二会议的满意感激之情,也同样的在增长。
因此,司铎尽管也会有失望,但他怀着深沉的喜乐继续不断地体验到,由于司铎平凡的牧职服务,那些男男女女能怀着一种隐而不露的深沉之情而生活;体验到世界正依靠着司铎的服务而生存;并且,还体验到在令人受挫的播种之中
又是如何从人间角度以对待亡羊之情引伸到天上圣父对待罪人悔改和昄依的。这样的喜乐谁能真正地完全明白呢? 我现在略述圣史路加所记述的“亡羊的比喻”(路15:1-7)。
教宗方济各的格言取自圣贝达司铎的讲道,他在评论圣玛窦被拣选的福音事迹时写道:耶稣看见一个税吏,于是以喜爱之情注视着他,拣选了他,并对他说:‘跟随我’。
有的是凭天地良心,因为他们被信仰之情所感动。有的是出于仁爱,因为对邻舍的福祉也十分重要。有的是出于爱天主,因为行善是理所当然的,待人以诚实公平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条「孝爱之情」的链子,使我们与「上主的婢女」(路一38)圣母玛利亚、最终是与基督同心同德,他虽然是天主,却因为爱我们而甘为「奴仆」(斐二7)。
在献身生活中,就是因为有这分与主同行的亲密之情,才足以使人作出彻底的奉献,而宣发福音劝谕的誓愿。这些劝谕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割舍,而是刻意地接受教会所活出来的基督奥迹。
牧者既以慷慨无偿之情为羊群服务,而在另一方面,也有义务培训信友,使团体的每个成员都感受到,在堂区需要成立的各种互助和关怀事工上,他们要负起一些责任和直接参与,以支持教会的种种需要,好让堂区能自由并有成效地履行其本有的牧灵服务
第四、作为第一代移民,初来乍到一个新的环境,人生地不熟,在没有融入异乡的新环境之前,一个以同乡人组成的团体为大家非常重要,聚会可以缓解思乡之情,同乡相见感到亲切,缩短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