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最后审判与禧年大赦天主的审判与永生相关,不论是个人生命结束或世界末日时都如此。仁
前者显示出,很多人通过自己生活的见证,为团体的成长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后者却应该在每个人内激发其真诚而持久皈依的行为,目的是要经验天父的仁慈,他来与所有的人相遇。
(咏80:2-4)更甚的,以色列人从牧羊人的角度延伸到不仅是保护者,而且是审判者的层面上,而对这一延伸可参见:“天主,求你按照你的仁慈怜悯我,依你丰厚的慈爱,消灭我的罪恶。
感恩经第一式,亦即罗马正典(CanonRomanus)219.感恩经第一式内的“至仁慈的圣父……”(Teigitur):只由主祭一人伸开双手诵念。220.
因此,在今天人们强调天主的仁慈远胜于公义的时代,他却牢牢抓住悔改这一主题,强调犯罪就是与天主打仗,不与天主修和万难救得灵魂,从而使听道者谦卑痛悔,改过归主。
他在报告中指出,要本着真理,以仁慈对待处境困难的家庭,支持贫穷家庭并维护从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作为基督信徒,我们要坚持圣经是绝对真理的原则,我们坚持圣教会一脉相传的教导。
同时也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天主是仁慈的,当我老年或临终时,办个告解完事,天主还能不赦我啊?”他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态度,让妻子痛不欲生,使家庭濒临毁灭。
他开始这项仁慈的牧职,将特别透过他托付给教会的和好圣事(参若廿22-23)继续执行,直到世界末日。至于最卓著的光明奥迹,则是耶稣显圣容,传统上认为它是发生在大博尔山上。
信从意味着信赖仁慈之爱,此爱永远接纳和宽恕,支撑和引导生命,并借着可以改变我们曲折历史的能力显示出它的大能。信德就在于我们能够顺应天主召叫的可支配性,借此可支配性我们可以多次被天主的召叫所改变。
由于天主无条件的爱、无保留的接纳和无限的仁慈,我们彼此平等。 这种心态促使我们和司铎建立亲密关系,有助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差别,也是对待司铎的健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