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今天人们强调天主的仁慈远胜于公义的时代,他却牢牢抓住悔改这一主题,强调犯罪就是与天主打仗,不与天主修和万难救得灵魂,从而使听道者谦卑痛悔,改过归主。
他在报告中指出,要本着真理,以仁慈对待处境困难的家庭,支持贫穷家庭并维护从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作为基督信徒,我们要坚持圣经是绝对真理的原则,我们坚持圣教会一脉相传的教导。
同时也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天主是仁慈的,当我老年或临终时,办个告解完事,天主还能不赦我啊?”他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态度,让妻子痛不欲生,使家庭濒临毁灭。
他开始这项仁慈的牧职,将特别透过他托付给教会的和好圣事(参若廿22-23)继续执行,直到世界末日。至于最卓著的光明奥迹,则是耶稣显圣容,传统上认为它是发生在大博尔山上。
信从意味着信赖仁慈之爱,此爱永远接纳和宽恕,支撑和引导生命,并借着可以改变我们曲折历史的能力显示出它的大能。信德就在于我们能够顺应天主召叫的可支配性,借此可支配性我们可以多次被天主的召叫所改变。
由于天主无条件的爱、无保留的接纳和无限的仁慈,我们彼此平等。 这种心态促使我们和司铎建立亲密关系,有助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差别,也是对待司铎的健康方式。
(1917年书目,附目第801号) 九、《西学治平》四卷,共十一章,谈王权本原、国体政体,认为专制王国为最善,谈王当有德,应仁慈爱民,行惠中节,用权守法,赏罚必公。
在这悲哀的时刻,我们只能把上主这位忠信的仆人的灵魂托付给上主的仁慈。我们也知道从现今所感受的悲哀能够重新产生喜乐。我们也知道罗哲弟兄现在已经躺在永恒的慈爱中,享受永远的福乐。
天主用事迹和言语把祂自己和祂的仁慈计划启示给了人。这计划从永远就体现在为人而降生成人的基督身上,使所有人借圣神的恩宠,分享祂的天主性生命,成为祂的义子。
他靠着天主赐给祂的属天智慧和丰富的恩宠,籍着圣神的感动,在教会中使基督的仁慈之爱,分施给热爱天主的人,使他们的心皈依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