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德”的求援,全国各地的神长教友也纷纷寄来了建堂款……“圣母拭我涕泣泪,吾侪托尔无玷心”,这是我为仍存的钟楼所撰的对联。是的,依靠天主,依靠圣母,依靠主内的神长教友,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
有的圣堂被命名为“寻获十字架堂”,大门两边一副对联,表达了十字圣架和基督徒生活的关系,“寻真理不难走十字架路,获永生可得随耶稣基督”。
康熙写的对联为:“无始无终先做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1775年,南堂受到二次大地震与火灾的侵袭,全被破坏。后来,乾隆皇帝又赐银万辆,修复教堂。1838年,北京主教过世,但无继承者。
在狼山新堂开堂典礼当天,除了各级政府、政商绅学团体和全国兄弟教区发来贺电外,还有立法院长、国父中山先生之子孙科致信祝词,监察院长草圣于右任送来对联挂于祭台两侧,著名教育家马相伯亲书题字。
各处纵横悬挂着各色各样的刺绣对联、条幅;那耀眼的彩绸,鲜艳夺目,宛如天虹。14幅油画是堂内墙壁上主要的装饰品。每处用木框镶制而成。高1.2米,宽0.8米。
趁着教友们为敬老院打扫卫生、洗衣服、擦玻璃、挂灯笼、贴对联时,赵金良老人神秘地告诉张埃亮:他也信过教——我们村有过教堂,小时候我跟大人们进过堂,念过经,吃过饼饼(领过圣体)。
张书杰极富书画天赋,他每年春节都自己出钱购买纸墨为各家各户以及各村教堂写对联。谁家开店铺需要写字他也有求必应,不收分文。他送出去的不仅是一副对联,同时把天主的爱也送给了大家,深得众人好评!
教堂中间的柱子上悬挂对联,教堂窗户上的彩绘玻璃图像既保留原有传统教会人物,更增添了中华圣人像和与杭州天主教有关的人物画像,使教堂更具中华文化韵味,更显中国化特色。
德肋撒堂内张灯结彩,大门前的对联、标语及彩旗把教堂内外装扮得格外漂亮。来自渝中区、南岸区、渝北区、沙坪坝区、高新区及本区的教友800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
左右对联:承主慈光扶危济困;偕主同行履险如夷唐金龙老师是一位热心的知识分子信友,华东师大的先进工作者。他自小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刻苦用功,无论中学还是大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