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一位知识分子前辈唐金龙(若瑟)教授
2023-09-22 17:23:48
今天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原华东师大成人教育学院)唐金龙教授的追思告别礼仪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华东师大的院领导、当地部分神长教友、进德之友代表和亡者的亲朋好友及学生参加追思告别仪式。上海教区息焉堂本堂李艳军神父主持追思礼仪;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的院领导致悼词,唐金龙老师的外甥施峰先生代表家属致答谢词。
左右对联:承主慈光扶危济困;偕主同行履险如夷
唐金龙老师是一位热心的知识分子信友,华东师大的先进工作者。他自小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刻苦用功,无论中学还是大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建国初期,他就读上海交大。大学毕业后,他为信仰追求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虽然人生坎坷,饱经沧桑,但他一直乐观向上,侍主热心,不怨不悔,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后的人生旅程上,他都以言行和奉献精神为主做了美好见证。在昔日的特殊年代和改革开放后,唐老师多年从事外文翻译、技术设计,特别是大学教学工作,桃李满天下,为国家教育事业及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神父和田神父及唐老师的亲朋以公教追思礼仪送其最后一程
晚年,唐老师更是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扶弱济贫,比如通过进德公益基金会积极参与助残、助贫、助老和个人家庭救助,不遗余力,令人敬仰。
笑口常开又乐于助人的唐金龙老师
坎坷人生 不屈不挠
1933年1月5日唐金龙在上海出生;1944年9月至1950年7月,就读于上海圣芳济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7月,就读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专业(因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毕业);1953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从此从家乡上海“失踪”多年,先后被安排在杭州电讯局载波室(1953.8—12)、浙江省二监印刷厂(1953.12—1957.12)、杭州启新机械厂(1957.12—1960.7)、杭州大青牧场农机厂(1960.7—1964.11)、杭州武林机器厂(1964.11——1968.4)、浙江金华十里坪机械厂(1968.4—1970.10)“工作”服务,根据其专业特长被安排从事设计及笔译等工作。
★★★ ★★★ ★★★
家人回忆:
据唐金龙老师的外甥施峰回忆:“舅舅幼年丧父,导致家中经济陷于困顿,这激发了他立志上进勤奋读书的决心。听长辈介绍,舅舅小时候无论严寒或酷暑,每天都读书到深夜,从来不曾偷过懒。早年他就读于上海圣芳济中学,从初一开始,所有科目,除国文外,都以英语授课。学校对学生学业考核非常严格,以致许多学生中途因成绩不得不留级或转学,最终只有半数学生能够如期从这所学校顺利毕业。舅舅历年品学兼优,深受师长褒扬。当年从圣芳济中学毕业的时候,学校校董曾经这样评价说,‘唐金龙是圣芳济中学历史上少有的卓越学生,是老师们的骄傲。’ 舅舅在1950年的高考中,以全市考生考分第二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因舅舅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外婆舍不得他远离家乡上海去北京读书。舅舅又转考上海交通大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舅舅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可是他自己从来不这么认为。他只把自己当作一个聪明的、会用天主的智慧做事的人。他就读于大学期间,为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在课余做家教贴补家用。那时候的他,常常是一下课,就啃着馒头,骑车急急地赶到学生家里授课。即便如此,舅舅在学校里仍旧学业优秀。”
★★★ ★★★ ★★★
中青年时期朝气蓬勃、仪表堂堂的唐金龙老师
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的春风,“失踪”26年的唐金龙得以在1979年返回家乡上海,与家人团聚,开始新生活。当年他以优异的考评成绩从近两千名的应聘人员中脱颖而出,被华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录用,担任出国留学人员培训、大学英语以及GRE教学工作;曾任华东师大成人教育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被评为华东师大原成人教育学院工作先进、外语教研室(系)副教授、教授。
自从投身教育事业以来,唐金龙老师凭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一腔执著上进之情,在华东师大成人教育学院辛勤耕耘,默默奉献。1981年2月至1984年2月,他工作量每年均超过1400学时,且达到连续三年超工作量封顶的程度。他还编著、编译或与同事合著了中级英语读物《知识小品》,中学英语教师进修用的《科学新知》,英语精读课教学研究《充实基础,结合提高》,《在外语系设置科技英语课程的探讨》,国外科技介绍《大自然的焰火》,《有助空难脱险的坠机实验》,《看似阴差阳错,志在变革创新》《成年人的学习能力》等多部著作。
在十余年教学生涯中,唐金龙老师不辞辛劳,为该院英语专业新开设了《科技英语》及《科技翻译》两门应用课程,所编写的四本教材,在英语系内被延用多年。他还编著了《GRE数学800分》,这是当时上海少见的GRE数学考试方面的全英文数学题解析,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唐老师在教书、育人、科研等方面,获得华师大校领导、外语系同事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唐老师曾在工作总结中这样写下对自己的要求:“振兴中华,提高民族素质,希望在青年人身上。我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向学生传授有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推动学生的人格和品德教育。如果教师在讲坛上宣传五讲四美,在教书和生活中却偷懒谋私利,反而对学生产生坏影响。我个人能起的积极作用微弱,但我至少应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尽力使用功的学生得到更多收获,对消极的学生督促鼓励使其有所进步。…… 我经常督促自己要对得起学生,把学生的进步看作给我的最好的报酬!”
★★★ ★★★ ★★★
亲人缅怀:
据施峰先生回忆:“舅舅和舅妈都是虔诚的公教信友,他们膝下无子女。回到上海工作后,舅舅课余时间不间断地免费为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英语,分享励志故事…… 为了回馈六位姐妹26年来对家庭的付出,舅舅关心爱护姐妹以及小辈们,物质上常常帮助,精神上时时安慰,以信仰传承激励我们上进…… 在我们晚辈的记忆里,经常能看到舅舅拎着黑色的公文包,来到各家探望、鼓励。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通情达理,温良而坚定,谦逊又包容的长辈,是天主派遣的使者。”
★★★ ★★★ ★★★
热心公益,助人为乐
除了关心亲人们外,唐金龙老师及其老伴朱雪瑾女士经常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们,也资助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家庭及教会。唐老师还经常去老人院和医院慰问、陪伴、服务。
前些年,唐金龙老师不但是信德报的热心读者,也是热心公益的爱心奉献者。作为早期的进德之友,进德公益许多工作人员都知道这位爱心老人的圣名。
据进德公益宣传部的翟德兰回忆,“唐老师曾数年使用‘唐若瑟’这个名字奉献爱心。比如以2017年至2020年为例,进德公益的后台显示:唐若瑟在这三年捐献了69015元;2019年,他还曾协助已故朋友顾德兰捐献过126857元,资助各地的病患及特困家庭。”
受传统的公教信仰影响,包括唐老师在内的很多各地爱心奉献者习惯以圣名或匿名形式捐献。虽然这些爱心人士经常与进德同事就捐献事宜联系,但同事也不好主动询问和打听爱心人士的个人情况,因此,当时进德同事对这位知识分子前辈的了解也非常有限。
“进德公益作为一个爱心平台,在帮助捐献者和受助者搭建传递爱心的桥梁之时,也要尊重双方,保护其隐私。比如,在没有获得捐献者同意的前提下,不会对外公布其个人信息。 因此,我们也很难知道诸如‘若瑟’、‘玛利亚’、‘德范’等的身份及其圣名背后的更多故事。” 翟德兰进一步解释。
如今唐金龙老师悄然离开了我们,在唐老师的亲朋、华东师大的朋友们及当地进德之友及的协助下,我们对唐老师有了更多了解和认识。我们也有责任协助向大家介绍这位热心知识分子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和高尚情操,以及其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的美好故事。
一生奉献,高寿善终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来,年近九十高龄的唐金龙老师安全渡过了一个个的困难时期,经受住了前三年的疫情考验。疫情发生后,他就开始思考和准备遗嘱及后事。
2020年9月,唐金龙先生留言进德公益原办公室负责人田西满神父,“我因爱妻亡故,又无子女,想把房产捐给进德公益。(该)房产共96平方,我有一半产权。我今年87岁,行动不便,请速通过律师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当时,唐老师虽然耳聋,但思维清晰,可以口述、书写、阅读,使用手机微信沟通。在律师朋友的协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2020年11月,唐老师立好了遗嘱,妥善办理了相关捐赠手续。
期间,唐老师一直使用微信,经常在群内和大家分享励志故事或人生经验。记得2022年7月5日,唐老师最后一次使用微信群,与大家分享。之后因年老多病,他似乎不再使用微信,从此,我们再没收到他亲自分享的消息。
去年8月29日,唐老师的外甥施峰先生通过当地进德之友方济通知大家:“家舅8月19日因近期血糖和血压不稳定住院检查。住院期间昨日小肠疝发作,无法物理复位。紧急做了手术,手术顺利,肠未见有坏死,实属万幸。目前正在恢复中。老人年事已高,不到万不得已真的不敢给他动手术。希望他老人家能早日康复……”
今年1月6日,方济告诉了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最近因疫情严重,唐老师(因感染而)住院了,情况不是很好…… 请大家为唐老师祈祷。” 大家都为这位高龄前辈捏了一把汗……
8月1日,施先生告诉方济,“唐老师自1月住院至今,一直处于病危状态。虽然老人家意志力顽强,但毕竟年事已高,康复几率不高,因此,请大家为唐老师求善终。”
9月11日,唐金龙老师悄然去世,大家收到了唐老师的讣告。
★★★ ★★★ ★★★
讣 告
唐金龙(若瑟)自2023年1月6日感染了新冠病毒,引发肺炎,缠绵病床大半年,最终因功能器官衰竭于2023年9月11日12时53分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息主怀,享年90岁。
请众信友,为彼祈祷,祈主赐以永安!
★★★ ★★★ ★★★
代表进德之友及进德公益特地赶去参加唐金龙老师追思告别礼仪的田西满神父表示,“唐老师去世后,很多进德之友和神父们在每天的举祭中特别纪念唐老师。虽然唐老师没有儿女,但我们和唐老师的亲朋都不会忘记这位前辈。为其献祭祈福的同时,进德公益日后也会用以其名字命名会议室(或活动室)的方式来永久纪念唐金龙老师。”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越往后翻会越发现故事的精彩。没有想到这位高龄前辈还有这样的故事,尽管得知了他的一些经历,我们仍然无法拼凑出老人坎坷坚韧的完整一生全貌。唐老师的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执著的人生追求、坚韧不拔的精神及其大爱是那一代人的真实写照!相信一如唐老师一样那些默默无闻奉献的前辈们定会激励今天的我们和后世的人们。但愿为唐老师记录下来我们所知的这些故事,能帮助更多进德之友及受助者一起缅怀这位爱心老人。
愿唐金龙老师安息主怀,在天乡获得丰厚的赏报,永享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