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古老的祷词这样对天主说:“我往何处,才能脱离你的神能?我去哪里,才能逃避你的面容?我若上升于高天,你已在那里,我若下降于阴府,你也在那里。”
临退休之际,他为晚年安居何处而彻夜难眠。他想起了14岁时被日本抓去当劳工的情形:一次美国飞机轰炸,在密集如雨的机枪扫射下,日本兵和工友纷纷倒地,他纵身跳入河中才幸免一死。
其原动力来自何处?
今日在何处可以找到真心实意为天主之国奋不顾身而努力开疆拓土的志士和英雄呢?今日的另一挑战就是物质主义。人们趋向物质享受,置弱者的缺乏和痛苦于不顾,许多神职人员也不能超脱这种享乐的物质主义。
我看出他为难的样子,就问他家住何处,他说在这个城市就他一个人,有个住处也不像个家,离这里远点。他的说话声音微细很费力。
生活在现实中如没有理想,忙忙碌碌虽脚踏实地而心中模糊,芳草天涯何处是尽头。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最后不能撑下去,堕落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人有吃有穿,有住,但还是仰天长叹,前途茫茫,心中常感悲凉。
在大半个世纪的神职生涯中,他无论身在何处,总以司铎的身份谦卑服侍。践行了今天福音说讲的精神,饥饿者需要一块面包,他倾尽所能;软弱者需要一句安慰,他倾心聆听;心灵迷惘者需要指引,他奋勇地带领。
问6:诗歌结尾预言以色列人将被带往何处?答:上主将带他们进入祂为产业所预备的圣山和圣所,即未来的耶路撒冷圣殿的象征。问7:米黎盎和妇女们在凯旋歌中的角色是什么?
告诉我,何处我能找到解渴的清泉。她为整个教会树立了依靠圣神生活的榜样。她得到耶稣的启示:无论谁呼吁圣神,将找到我,他的良知将有如田野的花那般新鲜。
与主耶稣的友谊也会引导你不论在何处,去为信德作见证,尽管这样的见正受到排斥或遭到冷漠。我们不可能与基督相会,却不叫人们认识他。所以你们不应该私自占有基督!但要把你们信仰的喜乐通传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