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辅导中,我们常遇见因指责与误解而陷入困境的夫妻。若双方能放下攻击的姿态,转而以“自省”为起点,或许会发现: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则是彼此内心需求的呼唤。
此处必须特别讨论的,是前三部福音从原来的口传到笔之于书时的过程。耶稣复活升天后大约二十年之久,在初期教会内,只以口头宣讲传授福音。
圣奥斯定将《创世纪》二和三章及《罗马人书》第五章的要点加入他的原罪论中。《罗马人书》七章上说犯罪的真根苗是私欲,而私欲就是原罪的遗留,无原罪即是绝对没有受到原罪的污染。
这部书不需要用文化知识去理解,每个阶层的人都可以读,就连不识字的老人也能读得朗朗有声,书的文字就是彻底追随基督的榜样,朴实无华,完全彻底的福音生活。
我们这几年甚至也发现有一些已经12,13岁,一篇书都还没念过,所以他们才会离乡背井接受我们的照顾。我们今天有提到,目前在内地官方有很大的儿童福利院,收容很多弃婴和儿童照护的部分。
当晚,光启看完二书,即能背诵其中重要章节。次日,往见罗神父,并请求施洗。罗神父颇感惊讶,答道:“研究教义,探求人生真谛,非一夜之功即能达成的,必得反复思考,细心研究。”
加以我处有北京南堂的《御制天主堂碑记》、徐光启的《辩学章疏》、方豪的《立教之道》、叶德禄的《公教作家的培养》、陈垣的《教海一楫》,尤其是马相伯的《上教皇求为中国兴学书》,及英敛之的《劝学罪言》和成世光的
《我们的庆节》序言众所周知,梵二大公会议对教会的礼仪进行了全面的革新,除了对弥撒、圣事、日课等礼仪及礼书予以彻底的修订外,也对教会的礼仪年度、各种庆节、亦即对举行的时期,做了不少的革新。
1937年10月31日,蔡宁总主教发表告全国教会书《InterArmaCaritas》,呼吁整个中国教会同心同德,虔诚地、不间断地祈祷,协手实行仁爱。
《希伯来书》告诉我们,耶稣是我们的大司祭,并不是不能同情我们的软弱。相反的,我们的大祭司曾经像我们一样在各方面经历试探,只是他没有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