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教父奥利振、奥斯定等神哲学家受亚里斯多德对习惯和德行关系说法的影响,把德性分为自然的(natural)和超然的(supernatural),天主教传统的神学家承袭了这个较整合的说法。
更值得欣赏的是,希腊人没有停留在对苦难的解释上,不像某些哲学家那样对苦难进行没完没了、细针密缕的解析,甚至用种种“积极的理由”去装饰苦难——比如说苦难能够助人避免生命的危险,能够激励人上进,能够塑造坚强的人格等等
正如圣保禄给雅典的哲学家们所解释的那样,“他离我们每个人不远,因为我们在他内生活,行动,存在。”(宗17:27-8)因此,认识天主的起点是:天主不与我们捉迷藏,而是愿意让我们认识他。
你回答道:你既像一个诗人又像一个深遂的哲学家,思考那么多干什么呢?人的一生其实很简单,只要快乐,没有遗憾就行了。
如同德国哲学家所说:“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哲学家、思想家、圣徒和善男信女都在信德的指引下,思考宇宙、人生的终极奥秘,他们通过祈祷、冥想、研读经典等方式,深入探索天主的旨意和人类存在的意义,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宝库增添了璀璨的智慧光芒
这位哲学家与加尔默罗修女在其成长过程中,深受希波主教圣奥斯定教导的启发。古殿与新殿圣奥斯定大殿始建于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在十五世纪期间多次扩建与重建,是罗马最早的文艺复兴时期大殿之一。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在《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他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造化万物的观光者,所以他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mdash
乔纳森·休伊(注:美国作家,被称为‘快乐的哲学家’)写道:宽恕,并非是他们配得上宽恕,而是因为你自己值得获得平安。
古罗马的哲学家波爱修斯,在他的《哲学的慰藉》一书中,有了很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