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有对的态度、和悦的脸色、温柔的声音,以免遭受反感,才能达到劝谏的目的。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
薛福成的妻子王宗俊与张书杰的女儿张海霞是同学,有一次王宗俊来找女儿玩,张书杰和老伴给王宗俊讲了天主教道理,并带着她到了教堂,她说:“当时一种害羞感涌上心头,但没有任何反感,内心反而有一种亮堂的感觉。”
对教会很反感。后来上了首都师范大学政教系(实际上的哲学系),我们学习西欧哲学史,有一些批判天主教的课程,当时对宗教的态度变成了憎恨,尤其是当时对我的信教家庭感动厌恶。
过去因为太强调法律和人的义务,总是用“责任”或犯罪去恐吓基督徒遵守教会的一些生活习惯,反而给人造成心里的压力和情绪上的反感。基督徒个人和团体的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为了彰显并帮助人得到天主的圣爱。
我们的一些行为,还不足以证明我们拥有美好的信德,诸如不喜欢进堂,不喜欢祈祷,不喜欢参与弥撒;对信仰反感,不愿参加学习班;对家人不够尊重,对身边的人不够爱;争名夺利,为人不诚,待人不忠;与人争吵,记仇怀恨
只有丈夫起了反感,他说都被我弄成神经病了。随后我就着手善会的工作,带领他们聚会、学圣经。
不过,我们需要反省,为什么海内外媒体和社会热衷这样放大解读或反感有关部门的这句老生常谈的话题?也要评估这样的提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抑或为政府和社会的现实意义和效果何在?
当时老一辈的神父,一定是站在牧灵角度考虑,如果耶稣喊他的妈妈为“女人”,一定会引起反感,所以他们就改成母亲。未来我们到底要什么版本还在考虑中。
古巴对待宗教的政策,不仅导致了国内宗教信徒的普遍不满,而且引起了罗马教廷与拉美天主教国家的强烈反感。
我们之所以对那样的命令感到反感,是因为不明白其背后的意义。我想,倒栽葱不是死听命或听死命的代表,相反它的的真正意义不是让人为听命而听命的,而是让人来悟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