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逼真地反映了当年主耶稣自作祭品,奉献自己的光辉史篇。本人少说也观看了三次以上,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说,每次都是主耶稣给我上了“爱”的一课。
这里探讨的祭献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对方享用祭品,它还有更深的含义。首先,是确定对方存在。祭献不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幻想,不是毫无对象的行动。其次,承认他比我尊高,他配得我的礼品,他有恩与我,我感恩于他。
我们也带着生命中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每主日回到主的面前,在参与弥撒时,把这一切当做祭品连同饼酒奉献给主,领受主的圣体。
拉青格教宗阐明,「在那个以国家、种族、意识型态、团体和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又狭隘不堪的祭坛前,人类大家庭准备拿自己最圣洁的关系作为祭品。
奉献祭品时,新教友手捧祭饼和鲜花,石子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品,通过神父敬献给天主。每人同时发表一段向天主献爱心誓词,其情其景十分感人。
君王的清明节是欢乐的,因为祖先在天之灵就在上帝左右,与上帝一起享受子孙的祭品,何等的光明荣耀,保佑着尘世子孙,天国比现世更美好,不用为祖先之灵担心。
第四,在茫茫旷野举行以大地为祭台,以天空飞鸟、万物为祭品的大型露天弥撒。
如果说宣讲福音是为使生命的圣言临现在听众的生命中的话,那么举行圣事,尤其是弥撒圣祭,则是为使信友参与基督对天父的祭献,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生命献作“生活、圣洁和悦乐天主的祭品”(罗12:1)。
今日我们每位教友也是“圣神的殿”(格前6:19),应当使自己的生命成为“馨香的祭品”(弗5:2),用信德、爱德、洁德作为祭坛、香炉、帷幔和盆,献于天主。
圣保禄以自己为福音的仆役(哥1:23)和天主福音的司祭,认为自己的使命,即是使外邦人以信仰归向天主,经圣神的祝圣,成为可悦纳的祭品。(罗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