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窥视命运多舛的浙江天主教1,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初期耶稣会传教方略2,礼仪之争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3,台湾教会的启示二,在中国文化中生长的圣言1,圣经的超文化特性2,圣经在中国大陆的成长三,天主教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同胞
沃尔夫总院牧喜欢中国文化,支持理解中国教会,积极和中国合作,曾经在吉林与当地医疗部门合作投资一所医院,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教会的好朋友。
在青年时,韩神父就对早期传教士在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努力十分钦佩,因此在1947年就下定决心前往中国传教。
他对佛学的兴趣首先是因为需要在浩瀚的中国文化中精化自己的研究,同时也是由于个人的爱好,希望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宗教。他选用“弥”作为自己的中文姓氏,“弥”是梵文(Maitreya)的翻译和谐音,意为仁爱。
2.祭天敬祖在中西文化及政治交流史上的难题我们将同著名的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Gernet)和钟鸣旦(NicolasStandaert)一起来审视:中国的政治力量是否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的问题?
笔者认为,不止中国人有这些问题,其实作为人,这些是人的劣根性、罪,只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国特色与环境使这些问题比较多的在中国人里面出现,作为中国的基督徒,我们如果靠着信仰来得胜自己性格中的劣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国文化有道:“天者、巅也,至高无上。”而我们所说的“天主”,并非秦始皇所讲八神、佛经中的“忉利天主”,他乃是指宇宙的唯一真主宰。对“天主”的称呼,世界不少语言均按照拉丁语Deus译为类似的名称。
在与日本僧人的接触中,了解到日本佛教各宗派都从中国传入,因而认为中国文化势必发达,若能以基督思想影响中国,必能进而影响日本,乃决定到中国传教。1551年12月抵广东上川岛。
在“礼仪之争”中,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的传教士,凭着自己的主观认识,禁止中国教友敬孔祭祖,使得中国人民对教会产生误解和偏见。
认识马可是在切斯特的一所英语学校,他英文名叫Mark,是空中客车公司的一名工程师,非常醉心于中国文化,常常能说出一些连我也不知道的中国历史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