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基督徒祭天敬祖的神学困境及其时代意义


2011-11-23 14:18:22

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 陈开华神父

一、两个实证案例

1、巴黎中华圣母堂的农历新春祭天敬祖礼

巴黎华人堂区在农历新春举行 “祭天敬祖礼”。采用的礼书是台湾天主教已经运用多年的程序。

2、台湾辅仁大学在清明节的祭天敬祖礼

台湾天主教的“祭天敬祖礼”自1971年于斌校长假台北师大附中大礼堂首祭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过。

二、祭天敬祖作为中国天主教徒的一个历史难题

1、祭天敬祖是中国天主教福传史上的难题

“祭天敬祖”,为中国天主教史而言,是一个尴尬的话题。在历史上一度发生过入华耶稣会神父与其他修会之间的冲突。

其实,礼仪之争的问题,出发点根本不在于“中国礼仪”本身,而是如何呈现“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问题。因此,观察“礼仪之争”的切入点在于“基督论”应该如何被宣讲。

2.祭天敬祖在中西文化及政治交流史上的难题

我们将同著名的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和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一起来审视:中国的政治力量是否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的问题?在传教史上,罗马对于传教区文化认识是否总是“正确”的问题?以及在教廷颁布“祭天敬祖令”之后,中国天主教徒是处理其丧葬礼的?

三、今日“祭天敬祖”的文化内涵

今天的“祭天敬祖”,一方面对于海外华人基督徒而言,更大程度上是对家园故土的依恋及远离故土之后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偏居一隅的“中华民国”在某种特定时期的文化取向上的问题。

1.“祭天敬祖”的离乡心结

港、台及海外华人堂区的礼仪,也许更好说具有一种特定群体在文化上的自我认同感。

2. 台湾天主教祭天敬祖 1974年12月29日“中国主教团”颁布的“天主教祭祖暂行礼规(台湾)”确定了基督徒“祭天敬祖”的实质性意义。

四、“祭天敬祖”的神学内涵

1.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难题之神学解困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对于传教区做了重新认识的纲领性的通谕:“夫至大”。梵二会议之后,基督徒“祭天敬祖”的礼仪更通过教会文献在理论上得以强化。

2.“祭天敬祖”与中国天主教神学本位化进路

1971年以后,有于斌、罗光、成世光等诸位主教从儒家的敬天、孝道等角度出发,来重新厘定“祭天敬祖”的神学意义。我们还得考虑:中国天主教的礼仪本地化的神学思考顾及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群体关系与基督信仰之间的关联问题。

结论

通过上述历史与实证的考察,我们看到基督徒的祭天敬祖礼仪其实有着深远历史发展进程。为中国大陆本土的中国天主教徒而言,依然有着宗教对话学及神学上的考量前景。

本文标题:基督徒祭天敬祖的神学困境及其时代意义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