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如果耶稣现在仍然活着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干脆忘了他的苦难和死亡,就像从睡梦中醒来时该忘掉噩梦一样呢?那些抛弃了师父,把他留给刽子手的门徒们不是更有理由不再去回首不堪的往事吗?
陈光:普世欢腾,救主下降,大地接他为王,啦啦啦……(小张很不以为然。)小张:你在唱什么啊?陈光:普世欢腾啊,因为耶稣来到世上。小张:强颜欢笑!这个世界上啊,没有什么事值得欢腾的。
然而这位教友却毫无怨言,反而对天主说:主,如果你不给我这样的苦难,也许我早就远离了你,正是因为你给了我这样的苦难,让我认识了自己的卑微和无能,让我更懂得了依靠你。
圣:释迦牟尼佛度众生,他一生多苦难;玄奘印度留学取经,历八十多难。这些高僧都是由艰苦走出来的。又好比台湾的印顺导师,一生与打针、吃药结下不解缘,投入佛学研究,在他百岁的生命中,成就很大。
就如同在旧约时代,约伯虽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财产尽失、身体患病、亲友背离,但他始终坚守着对上主的敬畏,没有丝毫的怨言和背离。他深知,上主的旨意高过他的理解,即使身处黑暗之中,他依然相信上主的慈爱和公义。
苦难的转化:若瑟的苦难是天主更大计划的开端,预示苦难能被天主转化为救恩工具。本章教导我们信赖天主奇妙旨意,警惕嫉妒之罪,并以信德面对苦难的转化力量。
今天,山园中古老的橄榄树顽强地存活着,这些老树聆听过主耶稣的祈祷,目睹了主耶稣苦难的开始,见证了耶路撒冷的兴建、繁荣、辉煌、罪恶和毁灭。
无论哪种宗教传统,都必须面对苦难的现实;无论拯救、觉悟或解脱意味着什么,都必须对人类的苦难有所回应;无论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等,假如他们的任何信条可以被当作忽视或容忍人类苦难与地球苦难
这一补偿可以通过今世的悲伤、苦难和各种磨练,特别是通过死亡,而完成。否则,这些罪过就要等到来世,通过火和刑罚,或通过‘净化’的惩罚来完成。
每当弥撒进入高峰期,成圣体的时候,所有人都虔诚地跪下朝拜救主。这时候,混在教堂的小偷看到机会来了,急忙走出教堂,溜到堂院里教友们停放车子的地方,掏出作案工具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