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些看法,所以中国人在十六、十七世纪开始与欧洲人接触时,就认为他们也是与以前的夷狄一样的夷狄,称他们为夷。因此,中国人并不感到多大的不安,即便在交战中吃了败战也是如此。
16《零距离接触永年教友上海基基团》,刊载在“信德”第2版,2007年(8月10日)第23期,总第310期。
我们是不是先请我们两位女士,首先请王清芬女士,我们简单聊几个问题,作为一线的救助人员,在这几年工作当中,你们能感觉到这几年我们国家的这种孤儿被遗弃的状况,弃婴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在你们接触的工作当中
因为神父、修女接触教友多,如果每十个神父每年培养一个圣召,那数量也是很可观的。关键是我们作为修道人,不是光靠嘴巴讲,而是要在教友们面前活出信仰,就像我们被祝圣时主教训话中说的:要活出你们所教导的。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指明了这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说:“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是发生在1600年前后的一件极为有趣的事,因为这实际上是两个完全独立发展的伟大文明第一次真正的接触”。
……一个为穷人服务的贫穷教会,是通过接触基督的血肉而开始的。如果我们接触到基督的血肉,就会开始明白一些事情,理解到这种贫穷,主耶稣的贫穷实际的意义是什么。
例如,耶稣会士接触土著团体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工作、文化和音乐入手。他们还帮助那些“越来越少的”逃脱奴役的黑人奴隶,这些逃亡黑奴被称为“quilombos”。
圣经上从来没有提到伯铎的青年时代,而闪电派竟胆大包天,无中生有地编出了伯铎青年时代的事迹:[彼得十四岁开始接触宗教人士,十八岁接触宗教上层人物,之后看到教会内部混乱的内幕,他就出去了。
当然最近几年由于中梵关系的逐步解冻,双方的接触、对话、谈判,使中国天主教两个团体之间的对峙情绪得以缓和,一些矛盾得以化解、一些冲突得以缓解,一些新老教区的两个团体也出现了互动合作的现象。
我亲身接触过待圣的司铎,礼仪一窍不通,一无所知,据说还都是留学生,其后来的情况可想而知。我亲眼还看到一位高级圣职人员圣体台前不打扦,问他为什么,他竟答说,人家老外说的不用打扦。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