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在那个极端缺少牧人的岁月里,他们能保持祖辈传递的信仰,承认自己是教友就相当不错了,不可以把当地教会的情况,与国内别的教会的情况相对比。
再者,神长还可以带领教友们到国内福传先进教区和堂区参观学习,汲取宝贵的福传经验,拿回本地灵活运用,以促进本地福传事业的开展。
他们不仅在国内参加抗战的伟业,还有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组织,到海外的回民中,进行国际宣传,使近东和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同情、并援助中国的抗战。
通过国外朋友和国内神长的多次互访,这种误解已成为过去。现在,大多数中国主教已为教宗认可,整个中国教会通过教宗与普世教会的共融已毋庸置疑,否认的人只是少数。当然,中国教会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共融合一。
"目前,在我们国内有些神父虽然对神恩复兴有所了解,但却没有兴趣参与。其中的原因或许犹如华尔希蒙席所认为的:对于神恩复兴还没有经验(虽然听到的不少)。并不感觉自己需要它。不喜欢感情表现。
六、未来规化田神父聪慧好学、学业有成,他说:回到国内我希望自己能做有用的服务,中国教会需要人做工,无论是直接的牧灵福传,还是爱德、文化及其他服务。
在这风风雨雨的百年里见证了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晚清、民国、抗日战争、国内解放战争、文化革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至今。
而这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世代又是何等的重要与切题,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缺乏信德的世界与社会里:首先,我国社会本来就不是以基督信仰为文化底蕴,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消费文化、个人主义、灵性冷漠主义等因素,再加上国内特有的泛政治化
针对基督的复活和我们的复活,教会第三世纪的作家,戴尔都良却大胆地这么写道:「血和肉,你们可以确信,你们已经藉着基督在天堂和天主的国内,赚得了一席之地」(CCLII994)。这给人开启了一个新的幅度。
目前在国内大城市的教堂内随着新领洗的人数逐年递增,愈来愈多的年轻教友积极参与主日的弥撒,改革后的礼仪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更吸引年轻人踊跃参与,感受教会大家庭爱的氛围,体验天国临于人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