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众多志愿者和小团体的热心行为、见证生活就证明他们并没有忘记、远离天主。美国教众的信仰热火并没有减少。菲律宾、南韩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圣召仍然蓬勃发展,教友们的热心程度、参与感都很高。
我们怎样能更好地照顾神职人员本身的灵性生活?姚顺神父:神职人员自己的灵修极其重要,其实无论礼仪还是牧灵福传工作,它们共同的根基还是灵修。
真福保禄六世在梵二大公会议闭幕时也说:「我们愿意指出本届大公会议的主要宗教特色,就是仁爱……慈善撒玛黎雅人的古老故事,正是大公会议的灵修模式……二位教宗都提到了仁爱与慈悲
主教当注意司铎的神修、精神及物质的生活,使能圣善生活,善尽己职”(《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16)。您认为神父们在教区中应该具有怎样的角色?对神父们的持续培育有什么计划?
在利玛窦看来,像瞿太素这样有地位、有影响力的士大夫,有如下的作用:第一是为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寻得官方的支持,因而可以减少其活动的阻碍;第二是士大夫在道德生活、宗教生活中的示范作用极大,争取一名士大夫信教
文革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天主教会的宗教生活和组织机制受到空前打压,以致陷入停顿和倒退。
希望该文为男女修道人与度奉献生活者有所启发。在此衷心感谢作者甘保禄的辛勤写作及慷慨奉献。
而托马斯·默顿这位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修士在为此书所写的前言里,也将关注穷人看作是属于信仰生活的核心内容,称赞戴在这方面的表率作用[1]。
前言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又是一个崇尚物质、道德滑坡的时代。在迈向现代化社会的同时,多少人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生活的目标和座右铭。
如果我国宗教忘掉自己身处何地,一律向外国宗教看齐,照搬照套外国办教模式,把外国价值观奉为圭臬,甚至甘愿接受外国势力的指令和支配,就会同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文化产生冲突,违背各族人民包括信教群众的共同意愿,是不会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