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我们有些教友常常问的类似的问题:我已经信教了,为什么还没有发财致富呢?对于没有信仰的人,生活的富裕就是拥有更多的物质和社会地位;而对于有信仰的人,生命的富裕是拥有生命之主天主。
衣着过分袒露,甚至有的人还抱着小狗,穿拖鞋进出教堂等等,类似的情形不胜枚举。这些本都是个人小节问题,但如果不加以注意,有意无意间漠视了他人的存在,扰乱了他人的灵修生活,就实在是不应该了。
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一开始我们会拒绝,因为我们有些不舒服,这味儿太臭了!但是到最後,苦难的故事可以使我们心灵散发馨香,改变我们。你们想想这个故事,省思一下我们可以为这些难民做些什麽。
今天这个会议也是类似的现象,就提一个人,文主教,跟他一起死的,图片上还有另外6个人,还有另外2个没有在图片上,因为他们是熙笃会的,他们的名字就不知道了。纪念他们的会议上,也没有人介绍他们,包括图片上。
斋戒是各个宗教都有的传统,但表面上类似的苦行,在实质上却有天壤之别,假如搞不清自己宗教斋戒的特殊意义和方法的话,就会很容易流于形式,甚至会流于别的宗教的形式。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验,我们用尽各种方法,希望去传福音,希望帮助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接受主耶稣的救恩,但是往往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今天主耶稣的这个话,给予我们少许的安慰。
在促进其健康方面,方法应该是类似的、相通的、一致的。当再反省我的鼻炎经历时,我发现,当鼻炎侵袭时,所用的药有时能起到暂时的控制作用,但是,不久之后,鼻炎又卷土重来了。
后者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只是他们失败了。被助手忽视,戴维有些难以容忍。3年后,法拉第在被提名选举为皇家学会会员时,只有一人投票反对。反对的正是会长戴维,提名的却是当年同样被法拉第疏忽的沃拉斯顿。
直到今天,类似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他们对耶稣欢呼敬拜热情爱戴的目的总不外乎眼前看得见的权势地位财富利益,身体健康,事业顺利,日子舒畅,生活安宁……而一旦发现事与愿违,也就失掉对耶稣的信赖敬爱而频频抱怨:
我相信你曾听过类似的智理明言。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主要涉及“羞耻”时,情况并非如此。一个被羞耻感笼罩着的人,几乎顿时冻结僵住,以致无法走出这羞耻的过去,继续向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