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教宗方济各第58届世界社会传播日文告
2024-05-07

我们如何能明白一个影像或影片,是描绘一个事件或是虚拟一个事件?我们如何防止许多讯息被局限于一个来源,避免由算法发展的单一思考模式?我们要如何推动一个适合保存多元化又能描绘出真实世界的多姿多采环境?

学员参加“现代人的心灵疗愈——会晤三圣”活动感想
2014-08-25

天主使人分享祂的神性,人越来越肖似天主,人的生活被圣。这使我确信一个信念:人只要与天主相遇,我们的生命一定会发生改变。它激励我不断发下自己,寻求天主和他的旨意,在祂内我被改变被圣二、黑暗之路。

用“爱”谱写生命赞歌
2017-08-24

李贵林成了父母膝下唯一的孩子,于是孝顺的他,牺牲了自己的意愿,听从安排,在世俗的道路上,选择了圣自己,以“爱”见证基督,传扬福音。

特稿:孤有所依,溫存有加(复活期第六主日)
2020-05-17

祂愿意我们都能够成为他人的“小耶稣”或“小圣神”,如此帮助我们活出“天主的肖像”,不但使我们“圣”(这通常被视为圣神的工作),而且也使我们“神化”,成为“基督第二”(这通常是用来描述神父的——公务司祭职

复活的子民
2024-03-30

只有将复活的主耶稣带给人,我们才能明白祂的福音圣言,才能触动人的灵魂而皈依圣

双钥启真光:论历史与神学两把钥匙在天主教研究中的互释性
2025-09-29

到中世纪教宗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博弈,再到“阿维尼翁之囚”和西方大分裂带来的巨大危机,最后到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对“教宗永无谬误”信理的定义——这一整套架构,是在近两千年的政治冲突、文化变迁和制度实践中逐步演化和明晰

特稿:中国信众看教宗方济各的神贫教会观
2013-11-06

有些信徒包括修道人的生活跟随主流趋向物质,受到世俗化的影响。

浅谈“孝道”在儒学中与圣经中的比较
2002-12-12

特别是天主教在梵二大公会议后提倡教会本化——即作为基督徒应将信仰融于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之中。台湾神职界在探讨本化神学方面有不少的贡献。

天主教神学教育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研究报告
2014-11-19

沙百里,《中国天主教指南》(新加坡:新加坡中华公教联络社,2014),页数24]  另外,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梵二)改变了教会及神学教育的目的及内容,令神学教育于近年变得一方面更普及化、但另一方面却更术化

罗马:从耶稣的受洗及圣地基督信徒的身份认识教宗的圣地朝圣之旅
2014-05-21

我们领洗不是被动地藉着圣的恩宠成为天主子女,原罪获得赦免,而是跟随敷了油的耶稣,积极参与祂的传教使命,为福音为耶稣作证(路24:48)。我们受洗不是为得救,而是因耶稣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