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公元330年时,护士工作主要由修道院中女修道士执行,故有“修道派护理”之称。当时的护理被视为宗教活动之一,修道士们并未受过正式的护士训练,仅凭个人经验与奉献精神。
这是一段关于一位藏族修士的修道历程,一段超越生死、地域、年龄,追求真爱的真实故事。你想象不出一个藏民如何走进天主教堂,并且用唱山歌的嗓子吟唱赞美诗;你更想象不出,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藏族司铎、修女。
对修院教育来说,可能只需要10个人,10个典范天主教徒,中国人和外国人,就把它提出来,说这是一个榜样,给那些修道生一种学习资料。比如今天有一个文主教。
其观点反映他多年来在亚洲生活的体验。这位耶稣会第卅任总会长早于廿二岁便到日本传教,于六七年在该国晋铎。除了在罗马宗座额我略大学攻读教义神学硕士的几年,四十多年来一直在亚洲生活。
神父是本地人,但他8岁离家修道,如今将近六十岁。父母离世多年,两个哥哥在外地谋生,可以说,没有一个近亲。
母亲34岁时,父亲因病无钱医治而瘫痪,此时,大哥尚未成年,一个5口之家的生活重担,落在母亲一人肩上。
丁达神父于1974年生于越南邦美蜀,有着十个兄弟姊妹的教友家庭,在国三时即有了想走修道生活的念头,一直到了1996年终于进入耀汉小兄弟会开始望会;1998年9月入初学、2000年9月宣发初愿、2000~
悔改就是转向天主,找到天主,纠正生活的方式,开始新的生活。在今天的福音中我们听到了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开始时的宣讲:“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
这是每一位信友及修道者需要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杨牧早在做本堂神父时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代年轻人。
教宗强调,弥撒圣祭的中心是扎根在生活、祈祷中的,也是扎根在进入与天主子民共融,以至于与他们一起哭泣的能力中的。而且,弥撒圣祭既不能造作也不是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