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尊重接受培育者的多元文化“背景”的同时促进跨文化性?注意,我跟你说一个圣神跟你开的“玩笑”。祂做了什么?正如我之前所说,基督复活后,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喧闹”。
(玛18:34-35)在近代,1967年,教宗保禄六世也顺便提及了炼狱的教义,他说了下列的话:天主启示我们的真理是,罪当受惩罚。天主的神圣性和公义性给予这种惩罚,对罪过必须作出补偿。
最后,他与他的司铎伙伴有圣事性的手足之情。
辨识亦教导、引领我们的心和我们的观点,并培养那种细致性;因为在那些打开心扉、愿意接受启迪、平安与慈悲的人面前,这种细致性是十分需要的。
这是对司铎行圣事时的“事效性”(Exoperaoperato)认知的一个必要补充,因为司铎在行圣事时,不该只问是否“有效”,更该问,一个圣事执行人该有何种谦恭谨慎的态度和多深多厚的信望爱三德。
有关基督宗教在中国如何体现其普世性方面,可以这样说,普世性不是抽象的,普世性的一些原则在具体体现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地域性的表现,普世性和地域性是密切结合的,没有一个超越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普世性。
事实上,天主并不需要你感谢、赞美,就像太阳不需要你感谢赞美一样,而是你自己需要他连续不断地照管、支持、鼓励,通过与他亲近而获得超性的能量和对邪恶诱惑的免疫力、抵抗力,以及你善尽人生责任的智慧、勇气和毅力
按照信德的观点,真正的赢并不在乎今生今世短暂的名利和物质享受,而在于始终按照福音圣训和基督的博爱精神生活,世俗方面的赢正并不代表超性生命的赢,只是注目现世的荣华富贵而忘却生命的真正价值仅可算是世俗的明智
反思这是否与自治性的自由混淆了,选择我们自认为正确的救恩。我相信,耶稣是教给我们救恩的导师,还是到处去寻找别的?较为肯定的历程还是逃到人预先写好的诫命条文下?
教宗提到,天主的父性也使我们想到亲子关系的神圣性。天主十诫第四诫要求子女孝敬父母,这条诫命紧跟在关於恭敬天主的前三条诫命之后,指出那神性事物植在人人彼此尊重的根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