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今年本堂口99%的教友都办了神工领了圣体,教友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赌博现象渐渐消除,堂区呈现出一派令人欣慰的新气象。
教宗也谈到在政治默许下的贩毒现象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他提醒说,贩毒与人口贩卖、武器交易、剥削儿童及各种腐败息息相关,它渗入到社会、政治、艺术、军事、宗教各领域,往往衍生类似结构,破坏我们制度的信誉。
在那里做心理援助时,让我看到一个与在汶川地震灾区很不一样的现象。地震后第三天我们到了那里,人们流露出来更多的是平静的表情,在街上很容易碰到出家人(和尚),和坐在帐篷旁手里掐着佛珠的人。
他写道:当你想到许多圣人的神秘经历时,你可以问自己,喜乐和受苦是否属于同一高层次现象的不同层面。我想到一个看来似乎疯狂的比拟,那就是非常冰冷的灼伤。
先不论好或坏,这的确为教区带来一个新的现象。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争论。自六十年代梵二以来,不同的地方教会都实行礼仪本地化,响应大公会议的礼仪宪章。可以说,礼仪本地化令教友觉得翻天覆地。
他引述教理中心二○一四年的调查说,只有四成新教友每主日参与弥撒,此现象提醒堂区须加强培育。这位沙田圣本笃堂主任司铎说,他要求慕道者参与主日弥撒后,新教友参与弥撒情况随之而改善。
我听说这件圣事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复苏的现象,许多人积极领受这圣事。我们希望这种觉醒持续下去,真正形成一种勤领修和圣事的新局面。再者,人们更加关注贫穷和匮乏的情况。
现在我们教友家庭出现代表性敬礼天主的现象和一些其他问题,通过庆祝大圣若瑟瞻礼,告诉我们每个教友要像圣家一样,无论是家庭中的什么成员,都要同样的去圣殿里朝拜天主,同心同德地朝拜、恭敬、赞美、祈求天主,赏赐一家平安
本届大会提议思考这些问题:在这么多排斥、不平等、虐待和压迫的现象中,怎么去讲述共融?在有目共睹的许多分裂中,怎么去讲述团结、去讲述信徒的一心一意?在贫困、痛苦和冲突的处境中,我们如何去迎接耶稣?
杨主教说,期望这安排能稍稍改善教区菁黄不接的现象,但他明白这只是第一步,不能一蹴即就。他说:「希望有更多有志者将来进修,帮助教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