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的死是一件受祝福的事。第五台《已亡日课》云:“以行予书之审判,此即为众圣之荣”其意是,审判之日,乃是众圣人荣幸的事情。中国的孔子也告诉我们:“内省不疚,吾何忧何惧?”
以下是来自他们的故事和分享:镜头一:一位志愿者分享她在永安灾民安置点经历的一件感人的事。
此时进堂参与弥撒、听福音、听道理不枯燥了,能入心了,也不再是为了听话,哄父母开心了,真的是自己需要了,每次弥撒结束后,我都找神父为母亲献台亡者弥撒,每次从教堂出来满身的轻松,淡淡的愉悦,像是为母亲买了一件她喜欢的衣服
但是,在愤怒的问题上,还有一件事情要说。有人说,愤怒是一种可怕的罪恶,是战争和暴力的根源。《伊利亚特》的序言描绘了阿奇里斯的愤怒,这将是“无尽的苦难”的原因。但并非一切源于愤怒的都是错误的。
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他一顿。有时,母亲在院子里抱着弟弟晒太阳。
爱,是会在小事上,表示赞许或欣赏;爱,是能理解、安慰、鼓励与陪伴;爱,是一份体贴、含忍与包容。
读者们一定不明白其中的秘诀,那就请允许我介绍几件小事。沙百里神父是著名的汉学家和教育家。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精通拉丁语、希腊语和英语。他曾在凡尔赛修院教授拉丁语。
然而,百废待兴,堂里的大小事都需要她来处理,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忙碌了——为了要回教堂,她出面找有关部门落实教产,跑断了腿,说破了嘴,经过千辛万苦才好不容易要回了教堂的一部分(村里的教堂被做了粮库)。
圣女很怕冷,里修圣衣会修院,冬日酷寒,并不生火,对于她确是一件最大的痛苦,这痛苦,德肋撒很高兴地忍受,别人一点也不知道,直到她临终的时候,方才透露出来。圣女非但高兴受苦,而且求天主赏赐她多吃些苦。
对孩子们而言:宽恕并非是一件任意挥舞的武器。也就是说,当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请求你原谅时,你一定要无条件地给予原谅。要知道,诚心诚意地彼此宽恕,恩怨一笔勾销,让家庭恩爱如初,没有比这种感受更美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