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常务副主席沈斌主教在致辞中谈到:“利玛窦开创的适应本土国情的福传经验对今天仍有启示。他在南昌首先不是建教堂,而是与书院对话,寻找宗教与文化互动,有更高的文化与精神追求。
在灵修的领域里,竟然也可以用我身为中国人的思维及行为模式在中国的本土文化里与主相遇,无论在人性的哪个层面都有主的陪伴——生活的天主与我天主!20天的时光,为我是"大博尔山"的体验。
但在最早的一批中国本土神学家们的著作里即开始大量地使用“撒责尔铎德”、“司铎”等词,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主题,分别从福传牧灵、文化共融、信仰实践三个层面展开研讨,大家共同回顾了两岸天主教的历史渊源,分享两地教会的互动往来以及在推进天主教本地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如何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传播福音
第一,天主教与佛教之争实际上是西方宗教文化同中国本土宗教文化之争。禅宗完全是中国化的佛教,本质上是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它虽然来自佛教,但却是佛教本土化的产物。
要求主教团立即尽可能广泛地向总铎区和堂区分发问卷,以便能得到本土的信息投入。这份寄给各国主教团的问卷是为2014年10月世界主教会议讨论家庭问题作准备。
《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这本由中国本土作家写作的第一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的传记文学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有关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整个圣堂装饰简单朴素,少了欧洲本土教堂的尖形拱顶、飞拱以及雕塑、壁画、镶嵌画、巨大的彩色玻璃窗等装饰,但整个建筑结构给人坚固厚实、严谨统一的印象,蕴含着一种庄重肃穆的神圣感。
雷鸣远神父在主教的支持下,创立了两个本土修会,一个是男修会——耀汉小兄弟会,一个是女修会——德来小妹妹会。
修会很快便发展到法国不同的地方,甚至远离法国本土。早期修女们在台湾桃园兴办天主教圣保禄诊所自起初修女们就不怕困难,并于1727年首次越洋到美洲(南美圭亚那的嘉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