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福传的尚美珍教友四、守斋克己全力福传尚美珍跟主教、神父们的接触慢慢地多起来,为了福传,他找到了当时的杨祥太主教,请求主教派神父去南郭村传教,当时由于确实派不出人来,愿望没达成,但她仍不灰心,既然没有神父来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圣教会,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觉得幽静明洁,与我所居的乡镇,大不相同。我于民国19年赴德留学,在欧洲看了许多有名的教堂,增加了历史的认识及艺术的欣赏。
但是,这次通过对台湾教会的具体接触,以及与台湾著名史学家台大历史系古伟瀛教授的交流和阅读他的力作《台湾教会史论文集》才发现,台湾的近现代教会史相当复杂,很难一言而概之。
所以,每次访问,我尽量选择不同的教区,不同的地方,尽可能地接触当地的神长教友。中国神长教友们的活泼信德和虔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受感动。做枢机后,我几乎没有机会去中国了。
“接触之后,才发现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而是一个性情温和善良的人。您没有当我们是工人,简直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这些话在当时听来悦耳动听,但我并没有在意她们的夸赞。
我接触过许多临终的老教友,他们对天主、对炼狱或是地狱都充满了恐惧。有一位临终的老太太,整日胆战心惊的。我劝她不要害怕,她说:天主赫赫威严,严厉非常,谁不害怕。这些道理也困扰了笔者很长一段时间。
我是21世纪的修女,是上海教区圣母献堂修女会的一员,我到上海近20年,十几年来多数都在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光启社度过,平时都讲普通话,也很少与平信徒教友接触。
1895年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接触新学问。1905年从上海归国,在南浦设立敦义学校,培养人才。
通过这种接触,利玛窦成功使大约70名中国人皈依天主教。那时,他很可能已经开始使用自己的中国名字利玛窦。1589年,利玛窦得到新任两广总督的许可,和其他耶稣会士一起迁往广东省北部的韶州定居。
40岁的那年,他决定改变自己,投入过往不曾实现的梦想怀抱中,从未接触过雕塑的他,决意扬帆起航,驶向新的人生;凭着触摸和感觉,在不断练习尝试下,用不同材料作出了生动创新的雕塑作品,在艺术界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