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希望唤醒社会各种处境的平信徒做主角的意识。
新现实主义有这种力量,我们可以从人文主义的新现实主义的学校中学到:激发意识、与现实结合并发芽生长的凝视。一种改变我们目光短浅的教学法,使我们接近天主的眼光。问:除此之外,电影还有一个巨大的社会价值?
事实上,现在的生活水平和更先进的科学知识,我们已比起以前的人更着重卫生;不过,今次的疫情更加强了这种意识,甚至让消毒、清洁,成为我们日常强制性的事情。
他们完全地为了爱天主及他人(即使那些损害他们的人)的善,而选择积极地奉献自己的性命;这种态度包含了一种意识(不逃避)和自由(非无助)的元素,与被动受害者是完全相反的。
但我们必须扪心自问:长寿的精神品质和团体意识是符合这个事实的思想和爱的考量吗?难道年长者需要为他们依靠别人而顽强地生存去请求原谅吗?还是应为他们给所有人的生命意义带来的恩典而受到敬重呢?”
“善”与“倾向恶”都双双居住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们亦需要意识这一点。在耶稣道理中,我想到“树”比喻为我们所拥有的许多道德选择。
教宗强调,堕落已经进入正常生活的型态,如此完全丧失了意识和价值。“生活中的物品被消费和享受,而不担心生活的精神品质,不照料共同家园的自然环境。
但又与心跳不同,我们能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呼吸。事实上,呼吸上的技巧,也特别有放松的功效。不过,“呼吸”也同时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许多宗教利用呼吸作为祈祷和默想的工具。
蒙召将「生命」传遍大地,为天主圣爱拓展空间在世界圣召祈祷日之际,各地将举办多项活动,教宗预祝这些活动能在家庭、堂区、善会和教会运动等地方「增进有关圣召的意识」。
伦理上的死亡指人失去对罪的意识,良心麻木甚至泯灭,人们常用狼心狗肺、行尸走肉来形容这样的死亡。大诗人臧克家对这样的死亡描述得入木三分,他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