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九一八国难后,日本用种种方法,勾煽其间,而内蒙古官民,屹然不为所动,大师宣化之功也。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毫不为过。 九世班禅还慷慨解囊,捐助前线抗日将士。
②冯秉正的《中国通史》法译本,是《通鉴纲目》的选译本,但译者增加了很多其他内容,如明清的重要史料。
朗士宁的许多史料都可以从《清档》中查到。这位意大利人在宫里,即当教授,又当画家,还做工艺师,到了乾隆时代更是受到极大的器重,被奉为首席画师。
当然也有宁死不愿离开的神父,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一神父曾逃到山里,想再寻机会照顾教友,可惜被活活地饿死。解放后,第二任主教李宣德于1953年被祝圣,因时局不允许而无法到延安上任(文革后期病逝)。
他所创作的《火灾前的大三巴教堂》、《香港皇后大道中街景》等画作是研究港澳近代史的重要史料。
据史料记载,金尼阁也是第一位见到景教碑的外国人。1907年5月,丹麦记者何尔谟来到西安,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复制后运往纽约,1916年,纽约天主教徒蕾丽夫人,购买了这件复制品,并奉送给梵蒂冈。
据村里老人回忆及史料记载,当时一位神父到这里传教,看到村里人吃水都要到十几里以外的河沟去挑,于是他想方设法为村里修建了水池,并从霍山修渠引水,为村里解决了一大难题。
据史料记载,在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涿鹿县双树村始建天主堂,附近又设若瑟修女院、孤儿院、诊所等;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由张步崃神父倡议筹建并聘请比利时霍神父绘图开始兴建现今的教堂,本村李德公等热心教友慷慨捐献资金
克里斯汀·申克(ChristineSchenkCSJ)鉴于大部分的历史都是基于男性撰写的文献,因此发掘早期基督宗教中女性的可靠史料将极具挑战性。
如果这样来看待耶稣会士,那么明清两朝对待基督教传教活动的迟疑和反对反倒是有理了。而实际的情况当然不是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