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堂建堂300周年庆典之三:举办历史讲座
2016-10-06 10:15:12 作者:西琳 荒漠甘泉 来源:信德网
信德网讯 青砖明瓦,古朴无华,三百年悠久的历史,三百年不衰的容颜,这就是西安南堂。
为庆祝建堂300周年,帮助教友们更好的了解教会历史,西安南堂于10月2日下午在堂区办公楼二楼活动室举办了历史讲座,特邀《中国天主教艺术简史》作者、北京教区《天光》编辑部刘平教授主讲“中国教会史”,《陕西天主教》作者、西安教区礼仪主任胡世斌神父主讲“陕西教会史”。
下午2点,讲座开始,刘教授通过PPT,以图文并茂的授课方式向大家简明扼要讲解了中国教会简史。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景教士列班.扫马以东方地区主教身份抵达罗马晋见教宗尼古拉四世,并参加了教宗主持的天主教弥撒。因着他的出使,使得罗马教廷看到了元朝皇帝及各汗国君王愿意接受基督信仰的诚意,1289年,教宗派遣方济各会会士、意大利人孟高维诺以教廷使节名义携带文书前往中国,他是正式以罗马教廷名义来华传教的第一人。此后,罗明坚、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雷鸣远等一批批、一代代外籍传教士相继入华,随着一座座教堂、医院、会院的相继落成,福音的种子开始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然,载入中国天主教史册的还有来自西方的宗教艺术家们。英国画家钱纳利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中国油画史上,他与宫廷画家郎世宁修士齐名,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画家。他所创作的《火灾前的大三巴教堂》、《香港皇后大道中街景》等画作是研究港澳近代史的重要史料。
在课间休息后,胡神父就“唐至元时期景教及也里可温”、“明末清初陕西天主教”、“禁教时期的中国天主教”、“中华民国时期的陕西天主教”等课题为大家进行了详实的讲解,胡神父还为大家罗列出了各个时期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点及教友的组成。在唐至元时期传教士主要以翻译圣经和修建圣堂为主来进行传教,教徒主以外国人和商人为主;在明末清初时期天主教传教士借科技、文化公开活动进行传教,教友以知识分子为主;在禁教时期由于清朝锁国政策和教会的“礼仪之争”严重影响了教会的发展,传教士只能隐藏身份秘密传教,此时期的教友主要是农民、小商人及贫苦下层人士 ;到了中华民国时期传教事业终于拨云推雾、重现光明。在《宪法》的保护下,传教士公开自由的从事文化、教育、医疗、慈善和赈灾等事业,利用各种活动进行传教,教友从农村走向城市,教会得以全面发展。
在介绍中华民国时期的陕西天主教时,胡神父着重为大家介绍了陕西八个教区的形成、陕西教会的各种事业和陕西教会的教务。 那个时期的陕西教会有中学2所、小学63所,有医院8所、诊所28所,有孤儿院24所,并在各地积极开展赈灾、禁烟、禁赌、禁小脚等,在教育、医疗和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那个时期,陕西天主教设有方济各小兄弟会、住院会、宗座外方传教会、圣母圣心会、女圣母会、圣心会、善导会、宝血会8个修会,在陕西服务的传教士达400余人,境内堂点622座,教友114490余人。这一时期陕西天主教的发展突飞猛进,也为今日陕西天主教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在授课完毕,还安排了提问环节,前来听讲的神父、修士、教友们积极踊跃提问,主讲的教授、神父为大家一一解疑答惑,在3个小时的授课中,虽然天气闷热,中途还断电,但二楼活动室却座无虚席,教室外的走廊里也坐满了来自各地的教友。课后,有的教友找老师签名留念、有的与老师合影留念、还有的请老师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日后继续向老师请教。
一位外地教友在课后分享说:“这次来西安南堂参加 300周年庆典心情很激动,今天聆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收获很大。感谢西安南堂为我们这些外地教友提供食宿,让我们能有幸参加这么盛大的庆典;感谢两位老师几个小时的辛勤付出 ,让我们能有机会对中国教会历史、陕西教会历史有了一次全面、深入的了解。感谢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