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为司铎们转达的「勇敢而慷慨的见证」表示感谢,并渴望借由这封信函来「陪伴、分享并坚定他们的旅程」。接着,教宗以首个宗徒团体为主轴,展开他的劝勉。
毫无疑问,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挣扎的旅程。”当然,最后一位是圣奥斯定和他著名的《忏悔录》。在书中,他用这句话为他多年生命的挣扎作出了结论:“主,祢为祢自己创造了我。
这个星期的四旬期旅程就是容许基督的爱,透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性现实中,照耀出来。这是一个内在的、需要发生的转化,也即是“皈依”(希腊文:metanoia)的真正意义:以不同的方式去看事物。
首个见证人埃格莉亚(Egeria)最先在她的著作《旅程》中谈到鞭笞石柱。她讲述了383年在耶路撒冷的圣周五礼仪:“太阳还没升起;告别后,大家登上熙雍山,在鞭笞石柱前祈祷。”
泰泽承担“信心在人间朝圣旅程”,却不组织以团体为中心的运动。泰泽成为“修和、分享、简朴”的净土。罗哲修士于2005年8月16日晚祷时被人杀害,享年90岁。
所走的旅程不是没有痛苦和不正义,但是教宗以信德的眼光来看圣神在许多人的心中和行为上所行的行动,圣神以超性的方式净化和矫正人性的渴望,将这个渴望引向天主。
在我巡访不同教区和国家的旅程中,我曾能够参观几个受福音启发的康复团体。他们有力且充满希望地见证着神父们、度奉献生活的会士和修女们、以及教友们把慈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付诸实践的承诺。
撒玛黎雅妇人的信仰旅程正在走向深处。此时的她几乎已经到达那现在就是的时候了!我知道默西亚──意即基督──要来,他一来了,必会告诉我们一切。撒玛黎雅妇人如是而言。这是她信仰划到深处的一个转折点。
四旬期提供我们一个开始走向自由旅程的时机,“是恩宠的时期”,正如欧瑟亚先知所说的那样,在这个时期,荒野成为初爱之地(参阅欧二16-17)。
这是他们信仰旅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10.问:这段经文在天主教灵修中有何象征意义?答:红海象征洗礼,梅瑟预像基督;以色列人通过海底进入自由,预示信友因洗礼脱离罪恶与奴役,进入天主子女的自由。